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7 22: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一、填空题
1.《西游记》,长篇
章回体
小说,是
神话小说
中成就最高、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
玄奘西行取经
的事件。
2.《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3.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孙悟空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
猪八戒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沙悟净

4.《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白骨精
、大闹
天宫
、真假
美猴王
、三调
芭蕉扇

5.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大闹天宫

二、简答题
1.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示例:(1)黑松林遇黄袍老怪;(2)黄风岭遭黄风怪暗算;(3)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4)平顶山莲花洞遇难。
2.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示例:白骨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等。
3.《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的故事情节。
示例:沙僧:大闹流沙河;猪八戒:高老庄娶亲。
4.《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返回到唐僧身边的?
答:主要有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东海龙王的劝说下,又重新回到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他滥杀无辜,孙悟空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在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5.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
示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等。
6.你能写出几个《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紧张曲折的情节吗?
示例:三打白骨精、智取芭蕉扇、真假美猴王、高老庄娶亲等。
7.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做了哪些事?
答: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
8.如来用什么方法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固?
答:让四位神仙化为林间美女,以财帛、美色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
9.师徒四人经过火焰山,要借的芭蕉扇有哪些威力?
答: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
10.取经路上最后一难是什么事?
答:回东土路上,老鼋驮着他们过河,因为唐僧忘了问如来老鼋几时能修得人身,老鼋把唐僧四人抛入河中。
11.取经成功后,师徒四人得到了什么称号?
答: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菩萨。
12.简要分析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示例: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孙悟空的形象,在当时寄托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
三、阅读探究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答:石猴与其他猴子一起洗澡,想查探洗澡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子找到了安家的地方,所以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
(2)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激将法。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计。
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那毛女道:“你是那寺里和尚?叫甚名字?我好与你通报。”行者道:“我是东土来的,叫作孙悟空和尚。”
(1)联系原著,说说这段文字讲述的故事名称是什么?
答:三借芭蕉扇(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铁扇公主为什么不愿意把扇子借给孙悟空?
答:因为红孩儿是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儿子,却被孙悟空降服,使其在观音身边做了善财童子。
3.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是个有原则的人。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示例: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4.名著阅读。
都转身看时,牌楼下,山脚下有一块大石,约有十余里方圆,正中间有缸口大的一个洞儿,爬得光溜溜的。八戒道:“哥啊,这就是妖精出入洞也。”行者看了道:“怪哉!我老孙自保唐僧,瞒不得你两个,妖精也拿了些,却不见这样洞府。八戒,你先下去试试,看有多少浅深,我好进去救师父。”八戒摇头道:“这个难,这个难。我老猪身子夯夯的,若塌了脚吊下去,不知二三年可得到底哩。”行者道:“就有多深么?”八戒道:“你看。”大圣伏在洞边上,仔细往下看处,咦!深啊,周围足有三百余里。回头道:“兄弟,果然深得紧。”八戒道:“你便回去罢,师父救不得耶。”行者道:“你说那里话?莫生懒惰意,休起怠荒心。且将行李歇下,把马拴在牌楼柱上。你使钉钯,沙僧使杖,拦住洞门,让我进去打听打听。若师父果在里面,我将铁棒把妖精从里打出,跑至门口,你两个却在外面挡住,这是里应外合。打死精灵,才救得师父。”二人遵命。
行者却将身一纵,跳入洞中,足下彩云生万道,身边瑞气护千层。不多时,到于深远之间,那里边明明朗朗,一般的有日色,有风声,又有花草果木。行者喜道:“好去处啊!想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这里也是个洞天福地。”
(1)选文中所说的洞是什么洞?住着哪个妖怪?
答:陷空山无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
(2)选文是如何塑造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八戒的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
(3)孙悟空为何一再夸赞妖怪的洞是“好去处”,为何一再写八戒的畏难情绪?
答:意在突出妖怪的道行深,难以战胜,为后面请求玉帝的帮忙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