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统计与可能性
课题
知识整理
统计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统计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主要方法是调查法。其次还有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收集数据时需要及时进行记录,记录数据可采用画“√”或画“正”字等方法,以提高效率。
收集数据
年级
项目 合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班数
学生数
在校学生情况调查表
方法:一是分类整理,二是分段整理。
整理数据
街巷名称 合计 金山 大桥 龙门 …
学生人数 … 4 15 17 …
身高(cm) 130-134 135-139 …
人数 3 4 …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五年级一班同学住址情况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优点是: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
描述数据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
人口(万人)
1382
1674
1001
309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折线统计图:
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优点是:便于反映数量发展变化的趋势。
描述数据
家家乐超市2006年1— 4月辣椒酱销售情况统计图
1 2 3 4 5 月
数量/瓶
0
50
180
300
90
2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扇形统计图:
是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相应扇形面积表示各有关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
优点:便于呈现总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描述数据
六(2)班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情况统计图
文娱35%
科技25%
体育40%
分析数据
统计量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计算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例:第一季度王老师家用电情况如下:一月份20度,二月份96度,三月份102度,算算老师家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用电量是多少?
(21+96+102)÷3=73(度)
分析数据
众数:表示的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反映了这组数据集中情况,找法是看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众数。
例: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参赛人数情况表
14
12
19
5
参赛人数
16岁
15岁
14岁
13岁
年龄组
14岁的人有19个,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4。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排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处在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
分析数据
例:6名同学的1分钟跳绳成绩如下:
37、143、136、152、139、149
先排序:152、149、143、139、136、37
中位数是: (143+139)÷2=141
可能性
确定性事件
不确定性事件
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出发去划分,把可能性分为两大类:
确定性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事件。一种是一定会发生,一种是不可能发生。
例如:
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一定要下落。
今天星期一,明天不可能是星期三。
不确定性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不确定性事件。这种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之别的。我们要会用分数来表示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并会判断一个游戏的设置是否公平。
例如:
袋中装有两只红球,一只白球。从袋中任意摸出一只,我们无法确定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但摸出红球的可能性要大于白球。
作业精讲精评
1.填空
(1)反映小林入院后几小时内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2)反映六年级各班对玉树灾区捐款的多少,应选用( )统计图。
(3)反映某农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应选用( )统计图。
【解析】:根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结合各题数据特点,做出相应判断。
折线
条形
扇形
2.下面是8位同学的身高。(单位:厘米)
142、164、145、134、160、146、134、143
(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
(2)用( )数来代表这8位同学的身高比较合适。
【解析】:众数就是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所以是134;将数据排序后,取最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得中位数144;先算出总和,再除以总人数,得平均数是146。
134
144
146
2.下面是8位同学的身高。(单位:厘米)
142、164、145、134、160、146、134、143
(2)用( )数来代表这8位同学的身高比较合适。
众数:134 中位数:144 平均数:146
【解析】:众数是其中最小的数,且只出现了2次,不适合表示这组数据。受160和164两个极端数据影响,平均数较大,绝大多数同学身高低于该数,平均数也不能代表,所以用中位数代表这组数据较为合适。
各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众数出现的越多越具有代表性;两侧的数据越均衡,则中位数越具有代表性;平均数主要是先看有无极端的数据,再确定其有无代表性。
点评苑
3.袋里装着10个白球,3个黄球,7个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如果连续摸20次,摸到白球的次数接近( )次。
【解析】:袋中共装有20个球,即有20种可能性,白球有10个,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同理,可求得摸到其它球的可能性。摸到白球的次数:20× =10。
10
4.下图为小军家2月份家庭开支统计图。
(1)从图上看出 项开支最多, 项开
支最少。
(2)已知本月食品支出680元,总共支出 元。
(3)本月服装支出 元。
文化
18%
其它
8%
食品
34%
赡养老人
20%
水电
10%
服装
【解析】:本题可根据总支出的34%=680元,算出本月总支出。由图意求得:服装支出占10%,乘总支出,算出服装支出金额。
食品
其它
2000
200
(1)小晨在图书馆呆了( )分钟。
(2)去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千米。
(3)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千米。
5.看图回答问题:
家
图书馆
1
2
3
4
0
30
50
70
90
120
时间(分钟)
距离(千米)
如下图,横轴表示小晨行驶的时间,纵轴表示小晨离开家到图书馆的距离。请你仔细观察右图,从所给的折线图可以看出:
(1)小晨在图书馆呆了( )分钟。
(2)去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千米。
(3)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千米。
时间(分钟)
家
图书馆
1
2
3
4
0
30
50
70
90
120
距离(千米)
【解析】:如图所示:30至100分钟是小晨在图书馆时间。用去时的路程4千米除以去时用的时间30分钟(改写成0.5小时),求得去时车速。同理,求得返回时车速。
70
8
12
6.操作题:
利用下面的空白转盘,设计一个游戏,使获得一等奖可能性是12.5%,获得二等奖的可能性是37.5%,获得三等奖的可能性是一等奖的4倍。
一
等奖
【解析】:将一等奖可能性的12.5%,化成分数是 ,可将圆等分成8份,一等奖占其中的一份。依理,将二、三等奖可能性的百分数化成分数后,得出各占圆的份数。
三等奖
一
等奖
二等奖
7.王老师不小心将水洒了,把班级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统计图弄糊了,请你根据提供的条件进行有关的计算后,再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条件: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2人
单位:人
4
0
12
8
16
;
①不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②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
③及格人数是优秀人数的
优秀数:
40×30%=12(人)
。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2人
单位:人
4
0
12
8
16
先求全班人数:
2÷ =40(人)
【解析】:
及格数:
12× =10(人)
良好数:
40-12-10-2=16(人)
12
16
10
8.小明和小红在玩游戏,准备了“1”、“2”、“3”三张扑克牌,每人摸两次。每次从中各取一张再放回,和比4小算小红胜,和等于4或大于4算小明胜,这种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解析】:用列表的方法得出几种可能性
:
第一次 1 1 1 2 2 2 3 3 3
第二次 1 2 3 1 2 3 1 2 3
和 2 3 4 3 4 5 4 5 6
小于4的结果有3个,可能性是 ;等于或大于4的结果有6个,可能性是 ;小红的可能性小于小明的可能性,所以游戏不公平。
拓展延伸
三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按小组整体水平,设团体奖一个。
甲组 102 110 96 106 98 170 97 189
乙组 100 102 124 123 132 107 110 106
丙组 152 96 98 102 100 97 99 152
甲组说:“我组平均数最高,应给我们”;乙组说:“我组每个人跳绳个数都超过了100,整体水平是最高的,团体奖应给我们”;丙组说:“我们这组众数最大,团体奖应当给我们。
甲组 102 110 96 106 98 170 97 189
乙组 100 102 124 123 132 107 110 106
丙组 152 96 98 102 100 97 99 152
这个奖应当给哪一组,你能运用统计的知识,给他们公正的裁判吗?
【解析】:
甲组的平均数是121不能代表这组的整体水平,平均数大的原因是该组有两个人跳的个数很多,提高了平均数,而绝大多数人的个数都比121少,所以只能用中位数104代表甲组的整体水平。
乙组中没有极端数据的影响,水平接近,所以用平均数113代表乙组的整体水平。
丙组中众数152不能代表这组的整体水平,它是本组最大的两个数,绝大部分人跳的个数远低于这个数。所以只能用中位数99.5代表丙组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甲组整体水平是104个,乙组整体水平是113个,丙组整体水平是99.5个。所以团体奖应发给乙组。
奖给乙组
拓展延伸
《汽车司机实用交通图册》里有这样一个“里程速查表”(如下图,单位:千米)
352
277
249
200
155
94
54
B
223
195
146
A
40
258
183
155
106
61
197
122
94
45
152
77
49
103
28
75
南京
镇江
丹阳
常州
无锡
苏州
昆山
上海
(1)上海到南京有( )千米。
(2)按照图中的规律算出:
A=( ),B=( )
(3)从镇江以每小时80
千米的车速到上海参
观世博会,大约需
要多少小时?
(保留一位
小数)
352
277
249
200
155
94
54
B
223
195
146
A
40
258
183
155
106
61
197
122
94
45
152
77
49
103
28
75
南京
镇江
丹阳
常州
无锡
苏州
昆山
上海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懂里程表。如图示:南京至镇江为75千米,丹阳至无锡是94千米。B处表示南京到昆山路程,可用南京到镇江的路程加上镇江到昆山的路程求得。
(1)上海到南京有( )千米。
352
(2)按照图中的规律算出:
A=61+40=101 B=75+223=298
(3)从镇江以每小时80千米的车速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大约需要多少小时?保留一位小数)
277÷80≈3.5(小时)
小结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讲我们共同复习了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重视知识的梳理,牢记有关概念方法,认真审题,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以提高我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