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5 22: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欢迎走进张俊老师的历史课堂
让我们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看图讲故事
司马光:
(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编写《资治通鉴》一书。
考官出题:   中华民族孕育的五千年灿烂历史,主要是通过史书记载下来的,你想知道《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史学巨著吗?请跟我来!   (一)快速选择
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著作()
A.长篇小说 B.史学巨著 C.医学著作
2.《资治通鉴》采用的是什么体例() A.编年体 B.纪传体 C.纪事本末体
3.编年体是按什么来编写历史的() A.重要人物 B.时间顺序 C.重大事件     
开心考场
B
A
B
(二)快速简答
1、你能说出这部史书为什么取名《资治通鉴》吗?
2、试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  
作品名称 作者 编撰体例 记载的内容
《史记》
《资治通鉴》
司马迁(西汉)
司马光(北宋)
编年体通史
(时间)
纪传体通史
(人物)
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
战国到五代末
表现不错, 继续努力!
从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
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想一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都在文坛上享有名望,人称「三苏」。苏轼开创词的豪放风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听一听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动脑筋
想一想
在现代人的诗词中,有苏轼、
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
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
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作品,前期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后期情调感伤,充满了沉哀凄苦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
宋 词
豪放派
婉约派
苏 轼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慷 慨 激 昂、气势雄壮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前期)
后期情调感伤,满含忧国之情(后期)
《如梦令》 、《 声声慢》
辛弃疾
李清照
元曲和关汉卿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元朝剧作家关汉卿
《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我来讲故事!
三、艺术(绘画和书法)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以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最为突出。著名画家有北宋的张择端元代的赵孟頫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书 画 家 赵 孟 頫
元朝大画家,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秋郊饮马图
书 法
是宋元时期人们普遍爱好的一
项艺术,著名的书法家有宋朝的苏轼、
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和
元代的赵孟頫。
黄庭坚作品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成就表
项 目
人 物
著作与作品
史 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苏轼
《念怒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
《声声慢》《如梦令》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宋 词
关汉卿
元 曲
《窦蛾冤》
绘 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书 法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巩固小结
拓展延伸
试结合本课所学,谈一谈你对“一
定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
发展情况”这句话的认识?
教师寄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
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灿烂的宋元文化,是文
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它是历史文化的精
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让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代代传承,
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民族文化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