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与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数与式的相关概念,并能正确利用概念、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初中所学数与式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数与式的加、减、乘、除、乘方以及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负数,数轴,绝对值,互为相反数,倒数,无理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及混合运算,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去括号,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解因式,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分式,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
三、考点再现:
1、(2011山东潍坊)我国以2011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得到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保留 3 个有效数字)
A . 13.7 亿 B. C . D .
2、如图所示,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实数为( )
A ﹣2- B ﹣1- C ﹣2+ D 1+
3、(2011四川广安)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把代数式 分解因式可得 .
5、计算:÷(1-)= .
四、典例剖析:
例1. 已知下列5个命题:
(1)零是最小的实数,(2)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3)两个无理数的和仍然是无理数, (5)任何实数都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分析:①要正确区分实数的最小值和实数绝对值最小值的意义
②要正确区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任何数……”就意味着没有例外,因此若能举出一个反例便可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
因此可以得出5个命题中只有(2)是真命题,故选A
例2.已知:是实数,且与互为相反数,求实数.
分析:该题属于对非负性的考察. 先根据非负性得到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x和y,再求
例3.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分析:1、本题有两个要求:先化简,后代入求值.
2、化简时要做到步步有依据,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五、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2)0的相反数等于( )
A.1 B.-1 C.2 D.-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计算的结果是( ).
A.-2 B.-1 C.2 D.3
4.如图,下列各数中,数轴上点A表示的可能是( ).
A.4的算术平方根 B.4的立方根 C.8的算术平方根 D.8的立方根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6.若分式的值为零,则的值为( )
A.3 B.3或-3 C.-3 D.0
7.在实数π,2,0,3.14,,tan45°,3.1415926,,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0的个数依次加1)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8.计算:,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的规律,猜测的个位数字是( )
A.0 B. 2 C. 4 D. 8
(二)填空题
1.定义: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的差倒数是.知, 是的差倒数,是的差倒数, 是的差倒数,……,以此类推,则=_________.
2.1÷a×= .
3.如图所示,有三种卡片,其中边长为a的正方形卡片1张,边长分别为a,b的矩形卡片6张,边长为b的正方形卡片9张。用这16张卡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
4.当代数式x2+3x+5的值为7时,代数式3x2+9x-2的值是_____.
5.若,则将分解因式得________.
6.观察下面的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 个图有 120个★.
(三)解答题
1.定义新运算:对任意实数a、b,都有ab=a2-b,例如32=32-2=7,求
2.在,,, 四个代数式中,找出两个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3.计算:
(1)
(2)+
(3)
(4)
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满足.
5. 如图,△ABC的面积为1,分别取AC、BC两边的中点A1、B1,则四边形A1ABB1的面积为,再分别取A1C、B1C的中点A2、B2,A2C、B2C的中点A3、B3,依次取下去….利用这一图形,请计算+++…+的值
6.(2011山东济宁)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
=1-; =-;=-;……
解答下面的问题:
(1)若n为正整数,请你猜想= ;
(2)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3)求和:+++…+ .
六、学习感悟
(安庄中学 马艳惠)
(一)数与式 答案
考点再现:
1、C 2、A 3、C 4、 5、-1
达标训练:
(一)1、B 2、B 3、B 4、C 5、C 6、C 7、B 8、B
(二)1、 2、 3、 4、4 5、 6、15
(三)1.
2、和是同类项;+=5
3、(1) (2) (3) (4)
4、 1 (代入时要注意使用简便方法:)
5、
6、(1)
(2)证明:-=-==
(3)原式=1-+-+-+…+-
=.
0
A
B
C
a
a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 第3个图形 第4个图形
AD
BAD
CFEBAD
A1
A2
A3
B1
B2
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