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圆
一、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确定点与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定理,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定理及其推论解决问题;
3.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应用;
4.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外心的区别及联系;
5.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二、知识要点:
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关系定理,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定理;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内切圆、外接圆的区别及联系;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三、考点再现:
1.(2010河南)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的长为6,M是弦AB上的一动点,则线段的OM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A.3≤OM≤5; B.4≤OM≤5; C.3<OM<5; D.4<OM<5
2.(2011安徽)如图,一圆弧过方格的格点A、B、C,
试在方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的坐标为(-2,4),
则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坐标是( )
A.(-1,2) B.(1,-1) C.(-1,1) D.(2,1).
3.下面三个命题:(1)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2)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3)等弧所对的弦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4.(2011山西)如图4,CD是⊙O的直径,A、B是⊙O上的两点,若∠ADC=70°,则∠ABD的度数为( )
A.50° B.40° C.30° D.20°
5.(2011济宁)已知⊙O1与⊙O2相切,⊙O1的半径为9 cm,⊙O2的半径为2 cm,则O1O2
的长是( )
A.11 cm B.7 cm C.11 cm或7cm D.以上都不对
6.(2011湖南)如图,实线部分是半径为9的两条等弧组成的花圃,
若每条弧所在的圆都经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花圃的周长为( )
A.12 B.24 C.18 D.20
7. 如图,已知∠AOB=30°,M为OB边上一点,以M为圆心,2cm长为半径作⊙M,若点M在OB边上运动,则当OM= cm时,⊙M与OA相切。
8.(08恩施)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结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AB=AC;
(2)求证:DE为⊙O的切线;
(3)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四、典例剖析:
1.(2011年重庆)已知:如图直线PA交⊙O于A,E两点,PA的垂线DC切⊙O于点C,过A点作⊙O的直径AB。
(1) 求证:AC平分∠DAB。
(2) 若DC=4,DA=2,求⊙O的直径。
2.(2010年聊城) 如图所示,以Rt△ABC的直角边AB为直径作圆O,与斜边交于点D,E为BC边上的中点,连接D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连接OE,AE,当∠CAB为何值时,四边形AOED是平行四边形?
五、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北京)已知:如图1,AB是⊙O的弦,半径OC⊥AB于点D,且AB=8m,OC=5m,则DC的长为( )
A.3cm B.2.5cm C.2cm D.1cm
2.AB是半⊙O的直径,弦AD、BC相交于P点,那么CD:AB等于∠BPD的( )
A.正弦 B.余弦 C.正切 D.余切
3.两圆半径长分别是R和r,圆心距为d,当d2+R2-r2=2dR时,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一定内切 B.一定外切 C.相交 D.内切或外切
4.如图,△ABC内接于⊙O,AB是直径,BC=4,AC=3,
CD平分∠ACB,则弦AD长为( )
A. B. C. D.3
5.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为( )
A.1∶∶ B.1∶∶2 C.1∶2∶3 D.1∶2∶
6.(2010年教育联合体)如图,是的直径,交的中点于,于,连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④是的切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09张家界)如图,⊙O是的内切圆,与边的切点分别为,若,则 .
A.70° B.110° C.55° D.50°
8.(2010年济宁)如图,为⊙的四等分点,动点从圆心出发,沿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s).,则下列图象中表示与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 )
(二)填空题:
1.在半径为1的⊙O中,弦AB、AC的长分别为和,则∠BAC的度数为 。
2.(2011北京)如图,在 △ABC中,以AB为直径的⊙O交 BC于点 D,连结 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D≌△ACD.你添加的条件是
3.(2011年北京)圆的一条弦分圆成5:7两部分,则此弦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
4.(2009泸州)如图5,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于点C,若大圆半径为10cm,小圆半径为6cm,
则弦AB的长为 cm.
5.如图,AB⊥BC,DC⊥BC,BC与以AD为直径的⊙O相切于点E,AB=9,CD=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6.(2009洛江)如图,如果从半径为9cm的圆形纸片剪去圆周的一个扇形,将留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接缝处不重叠),
那么这个圆锥的高为 ㎝。
(三)解答题:
1. 如图,△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圆
交BC于D,交AB于E,若∠BAC=50°,
求的度数。
2.(泰安)如图,AB为⊙O的直径,BC与⊙O相切与B,AC交⊙O于E,点D是BC边的中点,连结DE.
(1)求证:DE与⊙O相切;
(2)若⊙O的半径为,,求AE.
3.(2009日照)如图,⊙O的直径AB=4,C为圆周上一点,AC=2,过点C作⊙O的切线l,过点B作l的垂线BD,垂足为D,BD与⊙O交于点 E.
(1) 求∠AEC的度数;
(2)求证:四边形OBEC是菱形.
4.(2010年 河南模拟)如图,以Rt△ABC的直角边AB为直径的半圆O,与斜边AC交于
D,E是BC边上的中点,连结DE.
DE与半圆O相切吗?若相切,请给出证明;
若不相切,请说明理由;
(2)若AD、AB的长是方程x2-10x+24=0的两个根,
求直角边BC的长.
5.(2011年浙江)如图,点在的直径的延长线上,点在上,,,
(1)求证:是的切线;
(2)若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6.(1)如图OA、OB是⊙O的两条半径,且OA⊥OB,点C是O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过点C作CD切⊙O于点D,连结AD交DC于点E.求证:CD=CE
(2)若将图中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交OA于F,交⊙O于B’,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CD=CE还成立吗 为什么
(3)若将图中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到⊙O外的CF,点E是DA的延长线与CF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CD=CE还成立吗 为什么
7.(08临沂)如图,Rt△ABC中,∠ACB=90°,AC=4,BC=2,以AB上的一点O为圆心作圆,分别与均AC、BC相切于点D、E。
⑴求⊙O的半径;
⑵求sin∠BOC的值。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与y轴相切,且C点坐标为(1,0),直线过点A(—1,0),与⊙C相切于点D,求直线的解析式。
六、学习感悟:
(王庄中学 韩荣彬 范延杰)
2012-3-6
十二、圆 参考答案
考点再现:
1、B 2、C 3、C 4、D 5、C 6、B 7、4 8、略
典例剖析:
答案:
例1 (1)连结OC
∵DC切⊙O于C∴OC⊥DC
又∵PA⊥DC∴ OC∥PA
∴∠PAC=∠OCA又 OC=OA
∴ ∠OCA=∠OAC∴∠PAC=∠OAC
∴AC平分∠DAB
(2)作OF⊥AE于F,设⊙O的半径为R
又∵PA⊥DC OC⊥DC∴四边形OCDF为矩形
∴OF=CD=4 且 DF=OC=R
又 DA=2,∴ AF=DF-AD=R-2
在Rt△OAF中,OF2+AF2=OA2
∴ 42+(R-2)2=R2 解得:R=5∴⊙O的直径:2R=10
例2 解(1)连接OD与BD.
∵△BDC是Rt△,且E为BC中点∴∠EDB=∠EBD
又∵OD=OB且∠EBD+∠DBO=90°
∴∠EDB+∠ODB=90°∴DE是⊙O的切线
(2)∵∠EDO=∠B=90°,
若要AOED是平行四边形,
则DE∥AB,D为AC中点
又∵BD⊥AC∴△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B=45°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1、C 2、B 3、D 4、A 5、C 6、D 7、55° 8、C ;
二填空题:1、15°或75°;2、本题答案不唯一;3、75°或105°; 4、16;5、78 ;
6、 ;
三解答题:
1:连结OE、OD
此题方法有多种
2、【解析】连结BE、OE,利用直径、直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可证。
3、略
4、解:(1)DE与半圆O相切.
证明: 连结OD、BD ∵AB是半圆O的直径
∴∠BDA=∠BDC=90° ∵在Rt△BDC中,E是BC边上的中点
∴DE=BE∴∠EBD=∠BDE
∵OB=OD∴∠OBD=∠ODB
又∵∠ABC=∠OBD+∠EBD=90°
∴∠ODB+∠EBD=90°∴DE与半圆O相切.
(2)解:∵在Rt△ABC中,BD⊥AC
∴ Rt△ABD∽Rt△ABC
∴ = 即AB2=AD·AC∴ AC=
∵ AD、AB的长是方程x2-10x+24=0的两个根
∴ 解方程x2-10x+24=0得: x 1=4 x2=6
∵ AD
在Rt△ABC中,AB=6 AC=9
∴ BC===3
5、(1)证明:连结.
∵ ,,
∴ .
∵ ,
∴ .
∴ .
∴ 是的切线.
(2)解:∵∠A=30o, ∴ . ∴ .
在Rt△OCD中, ∵ , ∴ .
∴ .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6、略
7、 、.
8、解:如图所示,连接CD,
∵直线为⊙C的切线,
∴CD⊥AD。
∵C点坐标为(1,0),
∴OC=1,即⊙C的半径为1,∴CD=OC=1。
又∵点A的坐标为(—1,0),∴AC=2,
∴∠CAD=30°。
作DE⊥AC于E点,则∠CDE=∠CAD=30°,∴CE=,
,∴OE=OC-CE=,∴点D的坐标为(,)。
设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则 解得k=,b=,
∴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x+.
(第6题图)
O
A
E
C
D
B
C
D
B
A
E
O
A
E
C
D
O
B
F
第8题图
A
B
C
D
O
P
B.
t
y
0
45
90
D.
t
y
0
45
90
A.
t
y
0
45
90
C.
t
y
0
45
90
B
D
C
E
A
O
A
C
D
E
B
O
l
C
0= —k+b,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