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25张PPT)+教案+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25张PPT)+教案+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8 16:10:39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赋予了历史教学要强化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本课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本人认为可以从教师的设问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体现出来。教师设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引领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结合当代高中生个性化展示比较强的生理心理特点,只要能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会很好。在学生参与学习方面,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学习,如分组讨论、竞赛、演讲、角色扮演等等,能适合他们学情的活动都可以用上。当然,在一系列活动后,必须要达到质的飞跃,要锻炼到学生以史为鉴的能力,真正做到学史明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能用不同视野、角度发现问题,对历史现象进行独立思考,最终通过历史科的学习,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真正体现这门人文学科的功效。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第七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二战发生的背景,二战的经过和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有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第一个
子目中,教材列举了一战后到二战爆发前亚欧法西斯主义的形成,隐藏着战争策源地的火药味,从《凡尔赛条约》埋下的民族复仇仇恨到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企图把祸患引向苏联,这过程的历史事件比较多。第二个子目中,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从
1931
年九一八到
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在苏德战场展开一系列的激烈斗争,再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以开始、扩大、转折、胜利的阶段介绍了二战的经过。第三个子目中,介绍了二战的影响、雅尔塔体系,按照会议要求成立了联合国,有利于战后国际冲突发生的调解。二战对传统的欧洲强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美国一跃成为的世界第一号强国。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学生,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能力比较差,理解能力有待提升。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他们具
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史实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故在授课内容
中要夯实基础、理清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尽可能挖掘教材中提供的
材料进行分析,便于学生理解。本课需要以之前一战的学习为基础,
补充必要的史料和有梯度的设问,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二战爆发的渐
进性和复杂性,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来之不易。
四、教学目标
通过时间轴的展示,知道二战从起源、经过到结果的脉络,培养“时空观念”学科素养。
通过教材中地图、文字信息、文物图片的整合和解读,理解二战发生的根源,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学科素养。
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认识理解国际秩序的变动,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源、二战的经过、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以及联合国的成立,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学科素养。讨论关于联合国的改革,体现了培养学生社会担当的责任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二战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二)难点
二战爆发的根源,理解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体现珍惜和平的愿望以及坚决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夯实基础、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出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教材涉及的历史事件、战场、战争、地图信息都比较多,
从子目上看,学生不容易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本人按照战争史学习的一般规律,给学生捋清线索,以二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线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为了体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主要通过
4

问题的设问,6
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交流中,体现主体地位。问题设置层层递进,能够达到夯实基础的效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通过自己对事件的分析,到达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习能力高度。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观看视频《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习主席在视频中提到了联合国的地位,并指出了当前国际形势下更加需要联合国。这么重要的机构是什么时候诞生?
学生:二战后诞生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教师:那二战又是怎样发生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7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设置比较简单,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
教师:同学们的预习很认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二战后至今我们人类社会都渴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我们今天以“和平”为主题,共同探讨关于二战的历史。
本课学习结构:一、和平之毁——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和平之殇——二战发生的经过
三、和平之光——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生围绕“和平”的主题展开学习。
第一部分:和平之毁——二战爆发的原因
问题
1:二战为什么会爆发?
(可以从历史遗留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策问题等方面思考)
学生探讨活动一:
根据课本p104-106
内容,重建历史碎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重建历史碎片活动,让学生能够落实时空观念。
学生探讨活动二:结合P106
页思考点,根据历史碎片,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
【设计意图】该问题是一个递进的问题,考查学生在捋清历史时间轴后,透过现象看本质。利用前后发生的史实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培养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落实好“时空观”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养成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学生:(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凡尔赛和约》的隐患
2、直接原因: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另作解释)
3、社会原因:1929
年经济危机
4、政治原因:英法等国绥靖政策实施
(另作解释)
教师问:那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从经济角度)
学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二战爆发原因的归纳,学生了解到战争发生的渐进性和复杂性,而这所有原因背后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培养了学生“唯物史”素养。
第二部分:和平之毁——二战爆发的经过问题
2:二战的经过是如何的?
(结合课本P106~107
可以从地域、参照国、战场、阶段、战役、军事实力对比等方面思考)
学生探讨活动三:
分组介绍欧洲、亚洲(亚太)、北非三个战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把二战经过详细地描述出来,在归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一定的资料,并对战争过程中的
著名战斗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素养,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概括相应的历史知识:
播放视频——《二战各国死亡人数》问题
3:二战为何会胜利?
学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的结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艰苦抗争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二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让学生明白和平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爱和平,为和平发展做自己应尽的贡献,
坚定支持我们国家为国际和平作出的政策,落实了“家国情怀”的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第三部分:和平之光——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问题
4:二战后国际秩序如何?
学生探讨活动四:
阅读课本P108~110,找出“假的史实”。
【设计意图】通过找“假的历史”,提升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
希望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学生探讨活动五:
你认为联合国成立初期真的有履行好它的职
责吗?请例子说明。
学生:建立初期,没有真正履行到职责,因为在联合国成立初期,
主要受到美国的控制,美国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联合国的投票中
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例如中国的创始国之一,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多方阻挠,使得我国在
1971
年才能恢复合法席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艰难争取历程,
史论结合,有利于提升“史料实证”的素养能力。
教师:2020
年是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主题是“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
目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但局部战争冲突时有发生,联合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学生探讨活动六:
你认为当前世界需要怎样的一个联合国?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需要财政独立、秉持公道、依法办事……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升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从自身出发,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教学评价:《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配套练习九、板书设计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二战发生的经过、结果、影响三、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教学方式多样,图文并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较突出。利用问题设置引出学生活动,问题的设置一环扣一环,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符合学生学情,教学效果良好,课堂实效性良好。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落实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课标理念,尤其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国际视野的开阔等培养效果很好。但在课堂环节中,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共25张PPT)
“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主题,引发世界深思。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国际秩序的形成
新课标(2020版)要求: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学习任务(课前预习完成):
一、结合材料,什么是法西斯主义?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二、概述二战的过程?列举著名的战役?
三、雅尔塔体系的内容?联合国的成立?
本课学习结构:
一、和平之毁——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和平之殇——二战发生的经过
三、和平之光——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和平之毁——二战爆发的背景
问题1:二战为什么会爆发?
(可以从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策问题等方面思考)
学生探讨活动一:
根据课本p104-106内容,重建历史碎片。
墨索里尼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希特勒组建“纳粹党”
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订立密约开始法西斯运动
英法绥靖政策
1929年经济大危机
九一八事变
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协定
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凡尔赛体系
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提示:用时间轴把相关事件串起来!
|
1918年
凡尔赛条约
|
1919年
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
1920年
希特勒成立纳粹党
|
1921年日本开始法西斯运动
|
1922年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
1929年
经济大危机
|
1931年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1933年
德国建立法西斯统治
|
1935年
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实绥靖政策,签订《慕尼黑协定》
|
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学生探讨活动二:结合P106页思考点,根据历史碎片,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
一战遗留问题
法西斯主义
经济
危机
绥靖
政策
一、和平之毁——二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凡尔赛和约》的隐患
2、直接原因: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3、社会原因:1929年经济危机
4、政治原因:英法等国绥靖政策实施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和平之殇——二战爆发的经过
问题2:二战的经过是如何的?
(结合课本P106~107可以从地域、参照国、战场、阶段、战役、军事实力对比等方面思考)
学生探讨活动三:
分组介绍欧洲、亚洲(亚太)、北非三个战场。
欧洲战场:
1938年3月,
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1940年5、6月,法国沦陷,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著名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9
月莫斯科战役
1942年7月至1943年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7、8月,库尔斯克战役
1945年4月,美苏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投降
学生探讨活动三:
分组介绍欧洲、亚洲(亚太)、北非三个战场。
亚洲(亚太)战场:
1931年9月,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开始
1942、6
,中途岛海战(意义)
1942、8-1943、2,瓜岛战役(影响)
1945、8、15,
日本投降
中国是东方主战场
学生探讨活动三:
分组介绍欧洲、亚洲(亚太)、北非三个战场。
北非战场: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
1942年11
月,美英盟军北非登陆
1943年7月,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9月,
意大利投降
二、和平之殇——二战爆发的经过
爆发(1931—1939):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扩大(1939—1941):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
转折(1941—1942):反法西斯同盟形成、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
胜利(1942—1945):意、德、日相继投降,四大会议
四大阶段:
三个战场:
欧洲战场、亚洲(亚太)战场、北非战场
两大对抗阵地:
反法西斯同盟——法西斯轴心国
二、和平之殇——二战爆发的经过
问题3:二战为何会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的结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艰苦抗争的结果。
二战的破坏:
战争波及60多个国家
军民死亡6000多万
军费消耗13000亿美元
物资损失42700亿美元
精神创伤无法计算
三、和平之光——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问题4:二战后国际秩序如何?
学生探讨活动四:
阅读课本P108~110,找出“假的史实”。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华沙和波茨坦展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五个常任理事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解决争端。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只有苏联可以抗衡美国。
三、和平之光——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二战的影响
2、二战后新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3、联合国的成立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签署《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决定由美英军队开辟第二战场,尽快打败德国;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学生探讨活动五:
你认为联合国成立初期真的有履行好它的职责吗?
请举例子说明。
材料阅读
联合国组织的会费“应由各会员国依照大会分配限额担负”,各国应缴纳的会费……主要根据美国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予以确定。
——郑启荣《联合国会费分摊之争》
在1946年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中,美国承担近40%……
——张毅《联合国会费调整反映国际格局变化》
学生探讨活动六:
你认为当前世界需要怎样的一个联合国?
郭老师认为:需要财政独立、秉持公道、依法办事……
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结: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直接原因、社会原因、政治原因
根本原因
二、二战发生的经过
四个阶段、三个战场、两大对抗阵营
三、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战争影响、新的国际秩序、联合国成立
挑战高难度!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只有“当一过(种族殇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得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为保住既得利益和自身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并试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向苏联的政策。
政治合作:
(中美英)1943年11月开罗会议
(苏美英)1943年11-12月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1945年7月波兹坦会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