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
注意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一第16题,共16题)、非选抒题(第17题一
20题,共4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
题纸交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亳米签字笔填与在
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題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
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韩非子》记述:楚之有直躬,其父窗羊而谒之。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
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
三战三北。仲尼
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涕而上之。以
大父之孝子君之背
臣也。据此可知
A.春秋时期社会道德沦丧
B.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
孝廉成为做官主要途
D.家国一体观念尚末形成
2.自唐朝以来,一批古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者崛起形成“富民阶层”。但富民“虽田连
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伴随国家赋
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富民阶层”的形成
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C.成为基层治理的倚重力量
D.表明阶级关系发牛根本变革
3.宋朝时期,士地买卖、典当等仪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
无定”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也比前代
更为松弛。这说明
A.土地兼并获得合法地位
B.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C.社会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社会成员实现了自由平等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4明人王圻在《续文献通考》中说“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
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市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可市。”据此可知
凡.明朝政府取消海禁政策
设市舶司
夷朝页带动民间贸易发展
明朝海外贸易繁荣
5.康熙时期,允许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直接送交宫中内奏事
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通过奏折了解各种情报,尤
其是官员操守、才具、吏治、交际等方面的内容。该制度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强化了对官员的控制
C.革除了吏治腐败现象
.注重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6宬丰三年(1853年)清廷让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创建湘军,继咸丰十年,授任
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清朝执政者对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由重用而变为依赖,授
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下列对该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晚清统治格局
地方分权肇始于洋务运动
C.军事变革是抵御外患的基本前提
清延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
7.下列关于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
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给商勋章程(1906年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
赏章程(1907年
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
A.与戊戌变法经济措施近似
B.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C.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D.表明政府固守的抑商政策遂渐式微
8.王地荜命时期,各地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消灭文盲的运动,并开始普及免费教育;推行工
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广大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工会、贫民团
妇女代表会、少先队等组织纷纷建立。这表明
中其尝试推进社会体制革
B.文化教育是根据地建设的先导
C.妇女儿童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根据地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沐阳县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B
A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C
A
A
17.(12分)
信息概括提取
说明
革命宗旨是实现民权(1分)
赣南闽西地区曾受国民大革命影响,民权主义深入人心;当时国内面临严重的阶级对立和民族危机,中共以实现底层社会的民权为红军革命宗旨,易于发动群众和获得民众支持。(2分)
革命对象为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及南京国民政府
(1分)
国民大革命失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完成,封建势力的剥削压榨和列强侵略依旧严重,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其建立的国民政府走向人民对立面,它们都成为革命的对象。(2分)
红军以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为主要实现手段(1分)
中共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之教训,认识到掌握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答其中2点2分)
以工农为基础的各阶级各民族为革命依靠力量(1分)
中共代表并维护农民、工人、士兵、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并积极争取敌方士兵投顺,这都壮大了革命力量;中共提出国家统一后实行少数民族自治,以团结各民族共同革命。(2分)
注重革命政策宣传实效(1分)
文字浅显易懂,四言行文,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和传播;利用进军途中进行宣传,扩大了中共在广大民众中的影响力。(2分)
(每条信息概括提取及说明3分,能从四个不同角度概括提取信息,且说明持论有据,论述充分,得12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得1分。)
18.(15分)(1)特点:措施灵活、有过渡期安排;(2分)种类较多,但涉及产业较为集中,主要涉及国民经济命脉;(2分)不符措施与国内法律具有一致性,适用性较强。(2分)
(2)作用:负面清单的设计给予墨西哥一定的自由权,避免国内产业受到突然冲击;(2分)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维护了国家利益;(2分)
国内法律依据明晰,保证了保留措施在墨西哥国内的适应性。(2分)
(3)启示:注重措施的可操作性与灵活适用性;注重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完善与负面清单相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分门别类制定负面清单等。(任答其中三点3分)
19.(12分)(1)原因:兰学兴起;荷兰文字简便,汉字结构的复杂;民间人士的倡导;脱亚入欧的需要;(4分)近代中国的衰落,引发对中国文化的反思。(2分)
(2)特点:历时长、逐渐推进;由民间倡议到政府推广;过程曲折;文字混用;功利实用思想浓厚;由向中方学习转向向西方学习;(任答其中4点4分)
启示:文字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文字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以国家和文明的发达程度来判定文字的价值。(2分)
20.(12分)(1)背景:大量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先进,中国传统科技相对落后;康熙帝的个人兴趣。(3分)
作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加强对国家的治理;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任答其中3点3分)
局限性:不违背儒家传统道德为前提;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传播局限于社会上层,社会效应低。(任答其中3点3分)
原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