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阳县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C
3.(3分)D
4.(4分)首先提出许多散文的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的问题(1分);然后分析造成该问题的最大障碍是作家自己(1分);最后提出具体做法:转变散文观念(1分),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1分)。
5.(6分)①学者散文是知识分子期望通过自我解剖、救赎自我的途径,由个人推及全民的觉醒与社会行动的散文写作(2分);②学者散文是知识分子能够直逼自己的灵魂的散文写作(2分);③学者散文参与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2分)
6.(3分)C
7.(3分)C
8.(4分)示例:第一处:“别人家都是一家团圆,只有我这个老头子孤单受罪啊!”
第二处:“闺女啊,爸爸以前对你不好,现在却要你来照顾我,惭愧啊!”(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示例一:主人公是老陈。(1)小说中的“年关”指过年对于老陈来说是一道关口,每年都要盼着儿子、女儿回家过年,但他的愿望往往会落空。(2)小说从头至尾都是以老陈的视角展开叙述,儿子和女儿的生活都是通过老陈的视角观察叙述,是情节发展的推动者。(3)小说表现了对时下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反思。老陈对儿子、女儿回家过年的渴望,与儿子、女儿自己工作生活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他孤独生活的现状,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
示例二:主人公是老陈的儿子和女儿。(1)小说中的“年关”对于老陈的儿子和女儿来说是关口,儿子要为工作忙碌,女儿要为生活忙碌,他们却不能陪老父亲过年。(2)老陈的儿子和女儿是老陈生活的寄托,小说虽然以老陈的视角来叙事,但更多的篇幅是在表现儿子和女儿的生活情景,老陈只起到线索的作用,只是情节推动者。(3)小说的主题主要为了表现新时代的年轻人为了“小家”,为了“大家”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精神,老陈的儿子和女儿正是这群年轻人的代表。(学生任选一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0.(3分)A
朝廷谓史嵩之小黠为大智/近功为远略/忽臣之言/必欲侥幸嵩之于不败/非为国至计也
11.(3分)D(祭祀属礼部负责。)
12.(3分)C(王遂仕途并不通达,也并非一路升迁,期间“以论罢”,说明他曾因为议论而被罢免。)
13.(1)(4分)王遂在经过浦城的路上,遇到来自邵武躲避战乱的百姓,就施舍给他们钱作为回乡的资本,跟随他的人像集市上的人一样多。(每句1分。)
(2)(4分)判案要凭借情理(要凭借情理判案),不要被个人想法所牵制;推荐贤人要凭借才能(要凭借才能推荐贤人),不要被权贵强行改变。(折狱,判案;为……所,被动句;权要,权贵;夺,强行改变。每点1分。)
14.(3分)惩治奸凶恶人;宣扬风俗教化;处理边关急务;提高君主德行。(每点1分,3点3分。)
【参考译文】
王遂,字去非,是枢密副使王韶的玄孙。嘉泰二年进士及第,调任富阳主簿。绍定三年,福建的盗贼侵扰刚刚平定,朝廷任用贤能的官吏去慰问百姓,以使他们安定下来,就让王遂管理邵武军队兼任福建招捕司参议官。王遂在经过浦城的路上,遇到来自邵武躲避战乱的百姓,就施舍给他们钱让其作为回乡的资本,跟随他的人像集市上的人一样多。王遂到郡中,抚平百姓创伤,铲除邪恶之人,百姓赖此得以安定。不久,议论的人认为王遂胡乱炫耀,沽名钓誉,朝廷于是罢免了他。
后来王遂改任管理安丰军队,担任监察御史。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极力争论要提拔君子,斥退小人。又说要端正风俗,平息官吏对名利的追求。还说:“朝廷认为史嵩之的小聪明是大智慧,浅近的功劳是远大的谋略。忽视我说的话,一定是想要心存侥幸,认为嵩之不会失败,这不是治理国家最好的计策啊。史嵩之欺骗君主、损害国家,天下人都知道,然而朝廷仍然受其迷惑,使他权势熏天。”
后来王遂升迁担任右正言,不久又被授予殿中侍御史。他上疏说:“三十年来违背仁德的恶行汇集,还没有像李知孝、梁成大、莫泽如此肆无忌惮的人。三个恶人的罪行,连上天都知晓,我请求对他们施以重刑。”
王遂又拿来刘光祖担任殿中侍御史时的奏章,选择其中合乎时宜的风俗教化,请求通告朝廷内外。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他又请求在并州淮河附近实行屯田,并分条上奏边境事务,说:“如今最紧要的事情:在朝廷中有五条,确定规模,阐明意图,统一思想力量,谨慎处理军事上的权宜之计,明确号令;在边关有六条,抚恤归附之人,查明刺探军情的间谍,节省财务用度,训练士兵,选拔将领,核算兵器和粮饷。”他又说:“君主的德行必须美好刚毅。”皇帝都认同了他的建议。
王遂升迁为户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当时又暂时兼任左侍郎。他又凭宝章阁待制被指派为遂宁知府。后来晋升为焕章阁待制、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后又晋升为敷文阁待制、庆元知府,改任太平知州,因为议论朝政被罢免。后又晋升为显谟阁待制、泉州知州。后来被皇帝召见,被授任工部尚书。
王遂河同乡刘宰向来志同道合,刘宰曾经称赞王遂写文章典雅刚健,没有世俗浮华之气,足以流传后世。王遂担任平江太守时,刘宰赠言说:“朋友应当亲近,然而贤能与否不能不分辨;财务利益应当疏远,而财务管理不能不明晰。判案要凭借情理,不要被个人想法所牵制;推荐贤人要凭借才能,不要被权贵强行改变。应当建言就建言,不要因为审时度势而退缩;应当离开就离开,不要因为权衡利害而迟归。希望你能保全名节,不要愧对后世史籍的记载。”这都是可以奉为准则的话啊。
15.(3分)B
16.(6分)“闲”:凄清秋景尽收眼底,耳边传来号角之声,北望中原,只能流连于此,看似闲适倚楼,实则无奈惆怅。一个“闲”字,表达了诗人年华易逝的伤感、中原难复的无奈、有志难申的悲愤。(分析1分,情感2分)
“休”:壮阔秋景尽收眼底,家乡犹在遥远的地方,深夜难眠,想要月下登楼排遣愁情,却告诫自己不能倚楼。一个“休”字,表达了浓浓的羁旅愁思、深重的乡思离愁、孤寂的怅惘。(分析1分,情感2分)
17.(6分)(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3)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每空1分)
18.(3分)A
解析:途径:指方法、路子,就是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发生联系,如果一件事物能使另一件事物发生改变那么这两件事物便有联系。方式:指言行举止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剖析:辩解、辨析、分析,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做深入的分析,让别人了解这个人或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分析”更深入。分析: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南辕北辙: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19.(3分)B
20.(4分)(1)递进关系不当,“不仅”和“还”后面的句子调换位置;(2)句式杂糅,去掉“的掌控”或在“准确的声调”前加“对”。(一点2分,两点4分。)
21.(6分)①可喻之为河(可喻之为江);②把握文化;③因包容而成其大(每点2分)
22.(4分)源流;高度;广度(第一点答“源头”“来源”“趋势”,第三点答“宽度”“包容”也给分。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23.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材料,一部分是任务(含写作要求)。
一、审材料
材料共有五句话构成,第一和第二句概述黄国平的人生,第三句揭示黄国平应对艰难人生的做法,第四句将人生和民族、国家类比。
第一句话,“母亲出走,父亲亡故,照顾他的奶奶也离他而去。黄国平努力求学,从农家子弟,到工学博士,一路披荆斩棘”,揭示艰难的生活境遇及黄国平的努力。
第二句话,“人生多艰,他仍能带着赤诚的心,朝着明亮的地方,用力生长,将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将“努力”具体化,为“奋进”“拼搏”。除此以外,“赤诚的心”即心态;“朝着明亮的地方”即方向,“用力生长”,即“行动”,包含了奋斗和拼搏。
“心态”必须赤诚,忠诚,须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方向须为“明亮的地方,即要实现、且可实现的未来,经自我预期和评估过的可能,有一种照亮人心,引领人不断前行的力量。行动即生长,须重视规律不蛮干,重视方法不硬拼,更是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第三句话,在类比中提示供思考的范围和立意的角度,可以是人生的角度,民族的角度和国家的角度
二、明任务
情境任务:某校团委组织学习黄国平的事迹,发起的“用力生长,真的很美”主题征文活动”。任务有两个,一理解主题,须搞清楚“用力生长”是什么样的,“真的很美”表现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二文体任务,无明确的常规任务:一般的写作要求,即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定立意
1.从人生的角度思考主题
2.从民族的角度思考主题
3.从国家的角度思考主题
4.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主题
也可由人生推及民族、或国家皆可以作为思考立意的方向。
四、评分标准(拟)
等次
维度1:审题
维度2:文体与情境
维度3:基本写作能力
维度4:素材与语言
一等上(54-60分)
审题精准,能基于材料紧扣材料的某一内涵,从当代中学生的角度展开分析
(1)合乎议论文(立论或驳论)规范;(2)读者意识鲜明,且兼顾正反两面
(1)能充分论述“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或有力驳斥错误观点;(2)文章层次清晰且有一定的艺术性
(1)素材丰富、恰当、有品质;(2)语言流畅、丰富、有韵味
一等下(48-53分)
审题精准,能基于材料紧扣材料的某一内涵,从当代中学生的角度展开分析
(1)合乎议论文(立论或驳论)规范;(2)具有读者意识,且兼顾正反两面
(1)能充分论述“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或有力驳斥错误观点;(2)文章层次清晰
(1)素材比较丰富、恰当;(2)语言流畅、丰富
二等上(42-47分)
审题准确,基于材料使用表达“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
合乎议论文(立论或驳论)规范
(1)能有意识地论述“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或驳斥错误观点;(2)文章层次比较清晰
(1)素材比较丰富、但有的不够恰当;(2)语言通畅
二等下(36-41分)
审题比较准确,基于材料表达“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
合乎议论文(立论或驳论)规范
(1)能有意识地论述“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或驳斥错误观点;(2)文章层次不太清晰
(1)素材不太丰富、不够恰当;(2)语言比较通畅
三等上(30-35分)
审题不准确,没有表达“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或表达的“用力活过的人生,真的很美”的内涵与材料无关
不合乎议论文(立论或驳论)的基本规范
(1)不能有意识地论述“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或驳斥错误观点;(2)文章层次不清晰
(1)素材单薄;(2)语言苍白
三等下(24-29分)
偏离材料内容,没有表达论述“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
不合乎议论文的文体规范
(1)不能有意识地论述“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或驳斥错误观点;(2)文章层次不清晰
(1)素材单薄;(2)语言苍白
四等(23分以下)
偏离材料内容,没有表达“用力生长,真的很美”的内涵
不是议论文
(1)没有贯穿全文的关键词;(2)文章层次不清晰
(1)素材单薄;(2)语言苍白
2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注意事项
l.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使用0.5mm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
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学者散文捉出自我精神启蒙,是自我“干预”当下一些知识分子“精神休克”的现实
霱要。而对“精神休克”的现状,很多作者与读者还缺乏清醒的认识。董健先生指出,中
国的士子们经历了各种思想解放运动,潮起潮落,风风雨雨,其变化、其分化是十分惊人
的,从而提出了需要“补钙”与“启蒙”的问题。当下很多士予的精神上,则出现了文化
竞争力背后悖失传统的人性错谬,出现了传統士子道德操行的愽谬。为此,董健、丁帆等
学者主张为当代知识分子“招魂”而必须“启蒙”
在“文化休克”与西方现代理论的各种“主义”从负面冲击中国文化传统之当下,我
们必须重提鲁迅“立人”的思
鉴传统士子的精神情操,重新激活知识分子自身的传
统文化基因。丁帆的随笔集《先生素描》为今天士子素描了垂范于今天与未来的精英群体
通过对章培恒、程千帆
已故当代士子精英的品鉴,为读者注入了一剂“清醒剂”
尽管他们曾经历过政治文牝迳动给予的各种遭遇与人生坎坷,但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独善
其身的人文情怀,把自己的文学研究事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此而鞠躬尽瘁、学者散文的作
者应该从他们身上,传承为人、为文的“风骨”,同时之于自我解剖,也就有了效法人格
精神的橧模
自我解剖是批判自我“国民性”中
编”的阿Q性,是面对读者而进行的自
我“审美”与“审丑”之间的“一个人的战争”,巴金将个人“国民性”中丑陋的东西
喻为自己身上挤出的“毒疮”与“脓血”。他将本真的、赤裸裸的自我灵魂,交给自己
的读者并让读者为之“审丑”,这为文学史树立了严格自我解剖的典范。作为“精神界之
战士”的巴金,都以自我解剖、救赎自我的途径,期待由个人推及全民的觉醒与社会行动
无疑,巴金的经验,具有自背十字架、杀身以成仁的悲剧人格色彩。余光中的名篇《假如
我冇九条命》,从自我道德完善出发,检视自己在方方面面的不是,想象
有“九条
命”即分身化成九个人
去弥补自己在事业与做人方面的错失。揭自己的疮疤是很疼
的,同时,也需要勇气与胆量。惟其如此,散文创作中这类自我“审丑”的作家与作品太
少了。学者散文所期待的,是有更多这样的作家与作品能够直逼自已的灵魂而写作
高二语文第1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