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试题(B)卷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0分)
Guǐ xióng qīng xī sù jìng chéng xiào qín cháo
Jié chū xiōng huái zhèng f? xióng wěi hē zùi
二、选出加点字的拼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 ).(3分)
A.延 yán 安 春笋 shǔn
B.矛 máo 屋 土炕 kàng
C.明媚 huáng 元旦 dàn
三、填字组词,对号入座。(7分)
风( )日( ) 热闹非( )
( )( )褴褛 灯( )酒( )
耀( )扬威 ( )顾( )盼
1.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
2.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3.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
4.向左右两边看。( )
四、写近义词。(6分)
破旧——( ) 昔日——( ) 追寻——( )
温热——( ) 奥秘——( ) 灿烂——( )
五、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 )的春光 ( )的燕子
( )的土炕 ( )的小树
( )的阳光 ( )的电器
( )的流水 ( )的脊梁
六、仿写词语。(3分)
例:干干净净(A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例:悄悄地(AA地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例:滚烫滚烫(ABA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但使龙城飞将在: ( ) 。
②不教胡马度阴山:( ) 。
③葡萄美酒夜光杯: ( ) 。
④醉卧沙场君莫笑: ( ) 。
九、下列诗句中与战争有关的是( )(多选)(4分)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万里长征人未还。
2.醉卧沙场君莫笑 ,( )?
3.生当作人杰,( )。
4.( ),天下谁人不识君?
5、周恩来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立下了“( )”的志向。
6、梅兰芳蓄须是为了表明( )的决心。
7、为了使国家富强,科技发达,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 ),毫不犹豫地丢掉了( ),但是绝不能失去( )的延安精神。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 ?“为家父而读书。”
? ? ”为明理而读书。”
? ?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 ?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 ?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沈阳。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 ? ?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 ? ?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 ? ?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 ?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 ?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 ? ?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1分)
A. 崛起(jué ) 效果(xiào) B.示范(fàn) 淮阳(wéi)
C.魏国(wèi) 训斥(chì) D.门楣(mèi) 肇事(zhào)
二、读拼音,写字词。(5分)
1.伯父严sù(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xiōng huái( )( )宽广,知荣辱,gù( )大局,力争报xiào( )国家,zhèn( )兴祖国。”爸爸听了,zàn( )同地点了点头。
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yí huò( )( )不解,直到看到名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xī( )起来。
三、用下面的词语造句。(2分)
疑惑不解
踊跃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这是中国的土地。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中国人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8分)
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条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有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róu lìn)!”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有人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1)蹂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欺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给它换个说法。(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小练笔(10分)
周恩来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请写一写。
习作百花园。(30分。)
梅兰芳为爱国明志而历经种种磨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的事迹一定在你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请在本单元中选一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部编)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试题(B)卷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0分)
鬼雄 清晰 肃静 成效 秦朝 杰出 胸怀 政府 雄伟 喝醉
二、选出加点字的拼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 )。(3分)
B
三、填字组词,对号入座。(7分)
和 丽 凡 衣衫 红 绿 武 左 右
1.风和日丽 2.耀武扬威 3.衣衫褴褛 4.左顾右盼
四、写近义词。(6分)
破损 往日 寻找 温暖 奥妙 绚烂
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略
六、仿写词语。(3分)略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小明说话办事斩钉截铁,值得大家信任。
2、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3、梅兰芳之所以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八、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略
九、下列诗句中与战争有关的是( )(多选)(4分)
A D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古来征战几人回
3、死亦为鬼雄
4、莫愁前路无知己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不为日本侵略者演戏
7、茅屋 老牛破车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一、C(1分)
二、1. 肃胸怀顾效振赞 2.疑惑晰(5分)
三、(2分)
示例:1.他竟然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真让人疑惑不解。
2. 这堂语文课,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
四、(4分)
1.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3.话语博得了喝彩。
4.中国人如果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二)课外阅读(8分)
一、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欺负。(2分)二、反问。我们不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1分)
三、因为他看到祖国的山河如此美丽,而在码头上却看到挂有外国旗子的军舰。(1分)
四、青年时代的陈毅从重庆乘船去上海,说服同行的几个青年宁肯不要赠送的洋货,也要乘坐中国船。(2分)
五、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热爱祖国,为振兴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2分)
十二、小练笔(10分)
十三、习作百花园。(30分。)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