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由试卷I、试卷Ⅱ和答题卷组成,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卷I(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下列关于周朝“崭新制度”说法错误
的是()
A.周公长子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所有封国中居于最东
B.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C.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D.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今河南商丘一带
2.“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上述诗文所描绘的瓷器烧制于
A·东汉时期
B.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
D·北宋时期
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
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当代学术界认为末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
商业革命、能源革命等。以下史料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水转翻车巧妙利用水力灌溉一一农业革命
B.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金融革命
C.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行政权——政治革命
冶铁开始使用煤
做燃料一一能源革命
5.人类的经济活动同物质财富和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
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归国家公有,实际上由诸侠私有
均田制
东汉的
动功解决了土地兼并
犁技
的问题
D商人“一入市箱则不得为官”的制度在唐代开始转变
本术便于牛耕善及和
山地开垦
6.史载,有朝廷曾发诏令曰:“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
之,傅纳以言。”以“贤良方正”为标准的选官方式()
A.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之内
C.体现民意并且具有开放特征
B.形式多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7.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
D.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第1页
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
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
库也”。据此可知(
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
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雍正帝时,军机处虽因军务而设,但其职掌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
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矣”。由此推知,军机处实质上()
A.推动皇权空前强化
B.掌握军国大事的决策权
C.职权范围不断扩大
D.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9.美国学者费正清在论述鸦片战争背景时说道:“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
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
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
巧合罢了。如果中国需要不断进口印度原棉,或鸦片在中国竞亳无市场,那么
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这段话(
A.正确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指出中国该如何避免战争爆发
C.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D.鸦片是这场战争的根源所在
10.晚清的民间信局发展非常快。有学者统计,1882-1891年全国有信局175家,
892-1901年则有422家,清朝覆亡前,信局已多达数千家。推动晚清民间信
局兴盛的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新式交通工具的运用
④官办邮政日益衰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贸易领域
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
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
附地位。”材料中“在此以后”的“此”应是()
A.《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B.《南京条约》附约领事裁判权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
12.清末某官员在汇报民情的奏折中称:“(民)知法不可恃,愿死守危区,为南
洋屏蔽。坚留景崧与刘永福;经反复开导、再三力拒。”文中的民情是指(
A.干涉还辽B.抵制瓜分狂潮C.秘密结社反清D.拒绝割台
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反抗日本
帝国主义者出兵满洲干涉中国内战!督促全国反奉军队速灭张作霖、李景林
张宗昌的势力,并驱逐日本在满洲所有武力!”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
A.甲午战争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提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