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8 22: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战国《吕氏春秋》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秦朝速亡的原因
难点:理解秦的统一的意义。
一、秦的统一
三、秦的速亡
二、秦的暴政
1.灭六国
一、秦的统一
①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②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③秦朝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④数代秦王善于用人,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各地域
民心
实力
BC230-221年秦王东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前三段内容,找到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社会
一、秦的统一
2.定制度
皇帝制度
三九公卿制
郡县制
最高统治者
地方官制
中央官制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最后两段内容,找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哪些制度?
秦始皇希望由他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的传承,永掌政权。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皇位世袭
材料反映了秦朝的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核心
皇帝制度






皇帝


行政
军事(虚设)
监察百官(副丞相)
大权独揽
宫廷警卫
宫门卫戍
宫廷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中央:
三公九卿制





















中尉
将作少府





殿


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加强皇权
一、秦的统一
2.定制度
任免官员
地方:郡县制
一、秦的统一
2.定制度
基层具体事务




诸卿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长、县丞、县尉
监察
军事
行政




皇帝
特点:
1、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考核
2、各郡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由中央直接管理
皇帝
中央政权
郡县及以下政权
广大劳动者
秦朝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一、秦的统一
3.固统一
统一文字
小篆
隶书
一、秦的统一
3.固统一
统一货币(为了征收赋税)
燕齐:刀币
楚:蚁鼻钱
赵魏韩: 布币
圆形方孔
“半两”铜钱
统一度量衡
度:长短
量:容积
衡:轻重
一、秦的统一
3.固统一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统一为6尺
一、秦的统一
3.固统一
统一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有关秦律的竹简,内容包括不同方面的法律条纹、治狱案例等内容
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有关秦代户籍的竹简
一、秦的统一
4.征匈奴(百越)
BC215年
北击匈奴
BC218-214年
南征百越
BC221年
管辖西南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迁徙居民,开垦边疆。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增派军队,与越人杂居。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一、秦的统一
历史意义
疆域:祖国疆域初步奠定,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对秦: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政治),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
对后世:其政治制度,为历代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分析秦朝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秦的统一
历史意义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二、秦的暴政
1.赋役沉重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尤未足以澹其欲也 。 ——班固《汉书·食货志》
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问题的严重性是十分明显的。在这种无休止的征发之下,人民的力役比以往多20倍,出现了“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悲惨景象。 ——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阅读材料,分析秦朝的统治存在什么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
二、秦的暴政
2.刑法严酷
3.焚书坑书
死刑执行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具五刑、枭首、弃市、族诛。
具五刑:最残酷的死刑。执行方法是:先刺字,即在脸上恶意纹身,再割掉鼻子,再砍掉左脚和右脚,再用木板活活打死,再把头割下来悬挂起来。把骨头和肉砸烂,暴露在刑场上。史书载李斯就是具五刑而死。(百度百科)
三、秦的速亡
1.陈胜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原因:秦朝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建号:“张楚”政权
结果:失败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三、秦的速亡
2.秦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三、秦的速亡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坑秦人,屠咸阳。 ——《汉书.天文志》
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采纳了樊哙、张良的建议......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民心
3.楚汉之争
思考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四、本课小结
一、秦的统一
三、秦的速亡
二、秦的暴政
1.灭六国
2.定制度
3.固统一
4.征匈奴
历史意义
1.陈胜吴广起义
3.楚汉之争
2.秦的灭亡
1.赋役沉重
2.刑法严酷
3.焚书坑书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西汉中期的严安认为,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他指的是秦的统一( )
A.稳定了社会秩序
B.带来了清明政治
C.促进了生产发展
D.实现了中央集权
2.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颁布法令,统一度量衡。这一做法( )
A.不利于彰显各地的经济特色
B.不利于促进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
C.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大幅度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赋税收入
A
1.西汉中期的严安认为,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他指的是秦的统一( )
A.稳定了社会秩序
B.带来了清明政治
C.促进了生产发展
D.实现了中央集权
2.
C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其做法从总体上看( )
A.继承了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
B.全面否定了古代的政治传统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4.“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使后无战攻之患”。这种观点( )
A.指出了秦统一的重要历史作用
B.肯定了秦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洞察到了秦朝制度的重大缺陷
D.是对秦朝行政制度的全盘否定
B
C
5.关于秦朝设郡的书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是( )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6.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绩无人可比。有人说秦始皇暴虐无道,残杀无辜。综合今天所学,正确评价秦始皇。
D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