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8 23: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大运河今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课程标准: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220年
东汉灭亡
581年
隋朝建立
618年
唐朝建立
755年
安史之乱
907年
朱温废唐
960年
北宋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东汉

隋朝建设
贞观之治
武周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藩镇割据
活动一:绘制时间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隋朝建立: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589年 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周·贞观遗风
唐玄宗·开元盛世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隋朝建设
贞观之治
武周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活动二: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序号
选取人物
题目
表现
评价
1
隋文帝
隋炀帝
隋朝建设


2
唐太宗
贞观之治


3
武则天
贞观遗风


4
唐玄宗
开元盛世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兴建大兴城(唐长安城)
“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隋唐嘉话》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广设仓库
“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隋书 食货志》
含嘉仓:
始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历经唐、北宋500余年,后来废弃。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
2014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含嘉仓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修筑驰道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开通大运河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武则天·无字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唐三彩·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问题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列宁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1.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阶级属性中。 3.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问题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问题2:为何在隋唐时期出现如此多的盛世景象?
提示:
1.全面了解隋唐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情况。
2.全面认识形成盛世的因素,并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3.特别指出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出现盛世景象,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而这种发展与国力的强盛也进一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自古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遇之若一。”
——唐太宗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尉迟恭、屈突通、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都是鲜卑人之后。
在唐太宗、唐高宗时期,还有大将契苾何力,铁勒族人,对唐朝忠心耿耿,曾经出征高丽,夺取了高丽国的都城平壤,俘获了高丽国王。
后来在唐朝宫廷里任职的胡人,更是比比皆是~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活动三:唐朝的民族交融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你有哪些认识?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时期
方式
说明
东突厥
唐太宗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西突厥
唐高宗
战争
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西域地区
唐高宗、武则天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户府和北庭都户府
回纥
唐玄宗
册封
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吐蕃
唐太宗
唐穆宗
和亲
唐蕃会盟
文成公主入藏
“长庆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靺鞨族粟末部
唐玄宗
册封
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认识:1.民族交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唐朝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认识多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国情。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沈阳市大东区教育研究中心
1889年在鄂尔浑河发现《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后,始为世人所知。据《新唐书》、《旧唐书》的《突厥传》,前一碑文的汉文为唐玄宗撰。突厥在隋唐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阙特勤碑
唐与突厥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与吐蕃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2018·全国Ⅲ卷·47题)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材料:安史之乱后,涌现出更多的藩镇是一种帝国化解
安史危机,甚至还包括帝国前期痼疾而采取的相
当理性的举措。···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唐帝国
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
权威与控制力。因此,唐政权不仅在乱后重新生
存了下来,而且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
帝国前期还要长。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朱温称帝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
天佑四年(907年)他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宣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迁都洛阳,因袭隋唐洛阳城,开平五年(911年)改元乾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 )与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220年
东汉灭亡
581年
隋朝建立
618年
唐朝建立
755年
安史之乱
907年
朱温废唐
960年
北宋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东汉

隋朝建设
贞观之治
武周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藩镇割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220年
东汉灭亡
581年
隋朝建立
618年
唐朝建立
755年
安史之乱
907年
朱温废唐
960年
北宋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东汉

隋唐大一统
隋唐盛世
民族交融
统一多民族国家
藩镇割据
课堂小结
基础
表现
曲折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