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积
单
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2、通过画、比、估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
米、1平方米。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表象
教学难点: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
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一张;1米尺子4把。
学
具: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谈话:上一节
课我们认识了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封面的面积,文具盒盖面的大小是文具盒盖面的面积。那课桌面的面积是什么?(课桌面的大小)想不想知道你的课桌面面积有多大?
同桌合作:1、请同学们用课桌上的材料(数学书、文具盒等)来铺一铺,看自己的课桌面积有多大,同位说一说。(评价)
交流:你是用什么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1)用数学书量:大约是6本书封面那么大。
(2)用文具盒量:答案有多种。
在交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说出课桌面有“几个”文具盒那么大,还要让大家看清他的文具盒有多大。
他们的文具盒盖面大小一样吗?
讨论思考:如果大家都像这样选用不同的物体去测量,得出课桌面的面积会怎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生:用统一的单位(标准)
揭示课题;是的!你真有办法!以前我们在测量长度时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回忆一下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所以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也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设计说明:让学生用数学书、文具盒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面积大小不同,学生发现用数学书量课桌面都是大约6本书那么大,而用文具盒量时大家的答案却是不一样了,由此产生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意识到要用统一标准进行测量面积,引出面积单位。]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认识平方厘米
1、认一认
谈话:首先我们要认识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介绍:这是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
的小正方形(板书(贴出板书:平方厘米)请大家从学具袋中取出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量量它的边长。
师:边长是多少?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大?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1平方厘米的概念,指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可用符号“cm2”来表示。也读作“平方厘米”一起读。(板书:
cm2)我们一起在小正方形中标出面积(示范1
cm2)。
2、画一画
师: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举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示范),仔细看,摸一摸、把1平方厘米大小记在脑海里。记好的同学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好吗(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画对的朝老师笑一笑。(真好看)
比较:练习的第2题;填空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三点略)
3、找一找
师:再拿出1平方厘米的模型,放在自己大拇指指甲上看看,你觉得怎样?
明确:我们的大拇指指甲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提问: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修正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电话机的某个按键大约有1平方厘米。(相应出示)
[设计说明: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想象交流后得出:指甲盖的大小、
自己的黑眼珠、衣服上的纽扣、开关按钮的面的大小都接近1平方厘米,有如此形象生动的实物作支撑,学生很容易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4、拼一拼
师:刚才我们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下面两个长方形都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
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完成书本想想做做第1题小组活动铺一铺。
小结: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设计说明:四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以丰富的学习方式、流畅的活动过程、细腻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经历建立1平方厘米概念的过程。在建立概念的同时还注意充分挖掘这些环节的内涵,比如,“看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多少,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与引入面积单位时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需求相呼应;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习惯。]
(2)认识平方分米。
1、认一认
提问:既然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你能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出课桌面的面积吗?感觉样(小了点)。
提问:你认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表示。(板书:平方分米、dm2)
师:学具袋中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标出)
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1:手掌的面积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2、量一量
感受1平方分米的大小,你能估一估我们的课桌面是多少平分分米吗?下面小组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量一量课桌面,看看大约有几平方分米。汇报
(3)认识平方米。
想一想:如果用1平方分米去量黑板的面积合适吗?(太小)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平方米用符号怎么表示?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一起读。
1评分米到底有多大呢?老师这里有4把米尺。请4个同学上来围一围。估一估: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个同学?并请同学上来站一站验证。(大约站13人)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屏幕呢?
生:(齐)2平方米。
你觉得1平方米的面积怎样?
[设计说明:用平方分米量黑板的面积,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较大面积单位的需求。平方米的意义和符号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释或书写,是刚才认识平方分米时积累的经验的即时运用。最后又回到黑板的面积,整个认识过程浑然一体。]
(4)比较3个面积单位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全课总结,课堂延伸
你对自己和小组的表现满意吗?同学们回家后,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张你喜欢的邮票面积、你读过的故事书封面的面积、自己的卧室的面积,互相交流自己测量结果,好吗?
[设计说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