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
(2021.6)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摘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多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个中药产品已完成欧盟传统药物注册;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
(摘编自张俊华等《循证中医药学的现在和未来》)
材料三:
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事物间的相关性,或事物内部的规律及特征。中医药学通过吸纳老子“道”文化思想及内涵,将自然之道比类人体之道,促进了自身整体观念的形成及发展,提倡人类生存应该顺应自然及生命的规律及法则,进而明确以揭示人体生命现象规律为中医药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大数据时代试图预测及发现事物的规律,与中医药学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及哲学思辨力图阐释人体生命的基本规律有相通之处。借助大数据研究思维及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具有明显的理念优势。
由于中医学是依“观物取象”和“立象尽意”方法形成的人身科学,主要是意象思维的产物,故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构建过程中,虽有一定的结构解剖及形态观察基础,但主要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感悟及体悟方法,通过对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对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升华,经验证及修正后逐渐取得共识。所以建立于个体临床实践基础上的中医药的学术理论,历经数千年漫长而坎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间虽有部分学术理论创新,但其形成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产生的速度空前迅捷,数量空前庞大,尤其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强化,如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应用,使获取临床诊疗大数据成为可能,通过中医药大数据的共享、整合、集成、分析,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发现现代中医药学新规律及新特征,最终实现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理论创新和中药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加快重大中药新药创制进程。
(摘编自何伟《大数据时代与中医药学术创新》)
1.下列有关“中医药”的表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智慧果实累累,在实践中用从青蒿中提炼的青蒿素治疗疟疾,打破了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种特定疾病的局限。
B.中医药的价值是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受到世界瞩目的,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因此得以加快。
C.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来自世卫组织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发布的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
D.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构建,主要采用感悟及体悟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顺应时代去发展与创新。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辨证施治疗法,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候,对症下药,并根据其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从而起到良好效果的治疗方法。
B.“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从而满足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不断增长的需求。
C.中医药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人体生命现象规律,它吸纳了老子“道”的思想及内涵,提倡人的生存应顺应自然与生命之“道”。
D.电子病历系统等医院信息化软件硬件的普及应用,为人们获取临床诊疗的大数据并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多方面研究提供了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促进中医药学发展的举措。(4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4-7题。(18分)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儿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清兵卫居住的小镇,是个商业码头,虽然算个市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所以卖葫芦的店铺纵使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都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
“是呀,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向他那边看了一眼。
“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客人说。
“这样的好呀。”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清兵卫的父亲与客人就谈到了葫芦。
“今年春天开评品会时,有人拿出了马琴的葫芦来做参考品,那才是出色的呢。”清兵卫的父亲说了。
“是一个很大的葫芦吧。”“又大又长。”
听见这样的话,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他不知道马琴是什么人——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听了这话父亲就圆睁着眼呵叱:“什么话,你懂得什么,也来多嘴!”清兵卫沉默了。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4.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题目提示全文内容,提到了主要人物清兵卫和引起后面诸多事件的线索事物葫芦。
B.作品开头的“这件事”指的是父亲把清兵卫的葫芦全部砸掉,不让清兵卫再玩葫芦的事。
C.作品通过几件有关“葫芦”的事,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强权压制、功利主义盛行的现实。
D.作品刻画了清兵卫这个为追求独特兴趣爱好而不惜挑战教师父亲权威的小艺术家的形象。
5.下面对相关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兵卫与葫芦》和《促织》一样,为了吸引读者,激发人们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之心,特意设置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局。
B.《清兵卫与葫芦》和《祝福》一样,主体部分都采用了倒叙的叙述顺序,吸引读者关注故事的结局,突出人物的遭遇和命运。
C.《清兵卫与葫芦》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写法类似,都是先对人物做一个概括介绍,再用具体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清兵卫与葫芦》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样,大量采用直接描写,特别是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6.简析作品详细叙写校役卖葫芦经过的作用。(6分)
7.你觉得这篇作品中包含哪些悲剧?用简洁的话分条列举。(6分)
二、整本书阅读(7分)
8.《红楼梦》中安排了多个线索人物,请根据提示,从下面所列人物中选择一个填到相应的横线上。(选做两小题,共2分)
刘姥姥
冷子兴
贾雨村
空空道人
(1)从第1回到第120回,串起人间世事的线索人物是
。
(2)三次进入贾府,见证贾府盛衰变迁的线索人物是
。
(3)混迹古董行、熟谙荣宁二府家族人物关系的线索人物是
。
9.《红楼梦》的伟大之一在于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小说中秦可卿直言夸赞王熙凤为“脂粉队里的英雄”,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对王熙凤的评价是“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结合以上评论和相关情节,说说你心中的凤姐形象。(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岂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B.何厌之有
厌:满足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何移之速也
移:改变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C.夜缒而出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D.吾其还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1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在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的情势下,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层层深入,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烛之武善于审时度势。他利用秦晋间的微妙关系,指出秦曾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而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的事实。
D.秦穆公善于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他会因更大利益的出现改变,可见如果事情因利益而合作的,也会因利益而分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岂能若是乎?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秦
穆
之
于
晋
相
与
之
久
也
相
信
之
深
也
相
结
之
厚
也
一
怵
于
烛
之
武
之
利
弃
晋
如
涕
唾
亦
何
有
于
郑
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9分)
念奴娇·过洞庭①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前三句借助“洞庭”“青草”水面平静之状暗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
B.“玉鉴琼田三万顷”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湖边广阔、明净的良田美景。
C.“应念岭海经年”三句由上片景物联想到岭海为官的生涯,景与情过渡自然。
D.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又回应开头“近中秋”所点出的时间,首尾呼应。
16.“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简要赏析。(6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晒笑子路是因为“
,
”。
(2)《阿房宫赋》中“
,
”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3)《六国论》中“
,
”两句表现赂秦各国先人开辟疆土的艰辛。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8.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表格。(12分)
梁檐门柱上到处是土家人的刺绣织锦和工艺雕刻,图案色彩斑阑,栩(xǔ)栩如生。湘西人在鸟鸣声中长大,他们那清泉般的嗓音,可以堪称天籁(lài)之音。相思歌、哭嫁歌、上梁歌、祝酒歌,在沟谷中回荡,在梁椽(yuán)上萦绕,吊脚楼似(sì)乎沐浴在音乐的琼浆里。巫风楚韵滋长了土家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傩愿戏、摆手舞、芦笙舞、铜铃舞———吊脚楼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成为了土家人载歌载舞、演绎人生的大舞台。
文段中的错误类别或填空要求
指出或描述错误
写出正确的字音、字形、词语或表述或填空
注音有误
字形有错
词语运用有误
有语病的句子
标点有误
“载歌载舞”的“载”有以下几个义项:①装载;②充满;③有,且;④记载,刊登;⑤年。
选段中应该是哪个义项呢?试作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义项(),理由:
19.分辨信息的真伪,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下面这则新闻是否可靠?说出你的理由。(4分)
有媒体报道,根据巴方需求,中国政府派出的蝗灾防治工作组已抵达巴基斯坦。随后,10万“鸭子军队”也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支由浙江绍兴“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队”简直是灭蝗界的“奇才”。20年前,鸭子“军队”就曾出征新疆,一举平定蝗灾,立下赫赫战功。
20.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红船》已制作完成,右图是其宣传海报,主色调为红色与金色。简要评价其创意。(4分)
五、写作题(本大题60分)
21.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千姿百态的人间世相,往往让人心有所动。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敏锐的眼光和睿智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请以“触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以记叙为主。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嘉兴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
参考答案
(2021.6)
题号
1
2
4
5
10
11
12
15
答案
D
B
D
A
A
C
C
B
1.(3分)选D项。A项曲解文意,在青蒿素之前还有如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做法,不是青蒿素“打破”的。B项中涉及的“中医药的价值”受到世界瞩目的条件不成立,与原文材料二“再次受到世界瞩目”的意思相悖。C项张冠李戴,发布制定标准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2.(3分)选B项。因果逻辑颠倒,B项的逻辑关联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增长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营造环境和空间”,而原文的逻辑关联是““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需求增长,从而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环境和空间”,两者相悖。
3.(4分)
(1)加强植物化学应用研究,发掘传统中医药宝库,研发方剂。(写到“发掘宝库”即可)
(2)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写到“国际化”即可)
(3)利用大数据,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推动理论创新,以及推进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及重大中药新药创制等实践创新。(写到“大数据”“创新”即可)
【评分标准:每写对1点得2分,写对2点得满分】
4.(3分)选D项。清兵卫是个被压制的对象,不是“挑战权威”的形象。
5.(3分)选A项。《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局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促织》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却掩盖不住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6.(6分)(1)结构更加完整,把葫芦的故事讲完;(2)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掀起新的情节波澜;(3)通过写葫芦卖出高价,侧面表现清兵卫审美眼光的独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4)肯定了清兵卫的才能,揭露了世俗对天才的扼杀;(5)让读者了解葫芦的去向,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评分标准:每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得满分)】
7.(5分)这篇作品看似平淡,实际上包含了多重悲剧:(1)清兵卫的艺术天赋被大人蛮横剥夺,儿童天性受到伤害;(2)扼杀清兵卫天性的居然是其最亲人——他的父亲;(3)以培养学生品德为已任的修身课教员居然也参与扼杀清兵卫的成长;(4)成人的世界强大,儿童的世界弱小,面对压制只能无奈承受;(5)清兵卫天性被扼杀而不自知,只是转向下一个兴趣;(6)清兵卫作品的价值居然让不懂艺术的人得益;(7)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重演。
【评分标准:每写出1点,得2分,写对3点得满分】
8.(2分)(1)贾雨村:(2)刘姥姥:(3)冷子兴。
【评分标准:写出1个得1分,写出2个即得满分。如果三题都答,按前两题评分】
9.(5分)题干中的评价话语,包含了“精明能干”“刁钻狠毒”以及“富有情趣、体贴入微”等性格特点,形象分析需要结合性格正反两个方面以及相关情节,情节可概述。
【评分标准:写出性格特征及情节,每点1分,一组2分;第一组2分,第二组3分,写出正反两面(两组),可得5分;如写到的两点都是正面或都是反面的,只能得3分】
10.选A项。鄙:把……当作边邑,作动词
11.选C项。连词,表修饰。A.介词,对:介词,在。B.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语气词,
表祈使;后者为代词,指宫车。
12.选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错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意思是“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可见应是晋国曾经答应用割让焦、瑕两地感谢秦国。
13.(8分)
(1)如果放弃灭亡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供应缺乏的东西,这对您来说,也没有害处。
【评分标准:“以为”,“东道主”,“行李”,“共”。共4分】
(2)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合乎秦穆公内心所想,怎么能像这样呢?
【评分标准:“利害”1分,“中”1分,反问句1分,“若是”1分,共4分】
14.(3分)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评分标准: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1-2处扣1分】
文言文(二)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成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合乎秦穆公内心所想,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时间很长久了,相互信任很深厚了,相互结盟很牢固了,(秦穆公)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
15.(3分)选B项。由“着我扁舟一叶”可以推断“玉鉴琼田”是指洞庭湖湖面广阔,没有“良田美景”;没有用到“借代”修辞手法。
16.(6分)①注意炼字,“尽”“万”这些副词的使用,要吸尽江水,要让万物作陪,产生了一种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②意象宏大,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凸显豪放之气。③想象奇特,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④采用夸张手法,写出自己能一口吸尽西江水,以北斗大勺作酒器,表现了词人豪迈之情。
【评分标准:答出1点得2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出其他手法特点,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6分)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暴霜露
斩荆棘
【评分标准:每错1格扣1分】
18.(12分)
文段中的错误类别或填空要求
指出或描述错误
写出正确的字音、字形、词语或表述或填空
注音有误
椽(yuán)错误
应为chuán
字形有错
阑
斓
词语运用有误
滋长
滋养
有语病的句子
“可以堪称”成分赘余(重复累赘)
去掉“可以”
标点有误
后一个破折号
改成逗号或句号
“载歌载舞”的“载”有以下几个义项:①装载;②充满;③有,且;④记载,刊登;⑤年。
选段中应该是哪个义项呢?试作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义项(③),理由:①解释为连词“又”,连结动词“歌”与“舞”,意为“又唱歌又跳舞”,②表现土家人欢乐的情景,符合语境表达需要。
【评分标准:表格前五行,每空1分,共10分;第六行,义项选择正确1分,理由解说写到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19.(4分)这则新闻不可靠,理由如下:(1)来源不可靠,没有指明哪家媒体;(2)时间不明确,没有写出10万“鸭子大军”出征的具体日期;(3)原因写清楚了,但是10万鸭子派遣到巴基斯坦在操作上有很大难度;(4)新闻中特意提及到浙江绍兴“国绍1号”鸭苗,有植入广告的嫌疑;(5))“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种语言表述有太强的主观性,不符合新闻语言客观性要求。
【评分标准:写出“不可靠”得1分;理由写出1点得1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
20.(4分)电影《红船》海报:图文结合,文字直接体现建党100周年的主题:(2分)船行海上,以旭日东升为背景,体现领航意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破浪前行。(2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两点都写到,得4分】
21.作文(60分)
[立意分析]
本次写作为命题作文,题目为动词“触动”。写作时可以采用补充成分法,把动词补充成一个句子。可以采用“追果溯因”的方法来帮助打开思路,可以探索“前因”和“后果”,也可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立意。写作时,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要体现“以正确的立场、敏锐的眼光和睿智的头脑”,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评分细则]
一类文(55-60)
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构思巧妙,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表达富有个性化。
二类文(50-54)
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有寓意,能体现构思特点,情节具体,描写较具体,语言通顺,夹叙夹议,有一定文采。
三类文(42-49)
基本合题,立意鲜明,选材较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充实,有真情实感,结构基本完整,叙述清楚,有表达思考和体验的语句,语言通顺。
四类文(36-41)
立意和题意有关联,但写人叙事与题意游离,情节散乱,内容单薄,记叙文特征不清晰,结构不完整,有语病、错别字等文字差错。
五类文(21-35)
脱离题意,文理不通处较多,内容苍白,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补充扣分:
1.错别字每2个扣1分,最多扣3分。
2.每少些50字扣1分。未完成作文的,得分降一档。
3.标点差错多,酌情扣分。
4.未写题目扣2分。
5.全文不超过400字的,得分不超过25分。
6.文面整洁的,酌情加1-2分;文面不整洁的,酌情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