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8 09: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何处是江南?
【史料研读】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何时好?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政权的更替
司马睿
317年
建康
建立者:
司马睿
都城:
1、东晋的兴亡
时间:
时间:
材料:“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
东晋建立

南方政权的更替
材料一:元帝(司马睿)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
——《世说新语 · 宠礼第二十二》
司马睿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
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
材料二:东晋时期“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候,身未离裙褓,业被冠戴。” ——《鸿苞节录》
(生发未燥: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东晋虽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士族大家把持。
政治特点
1、东晋的兴亡
东晋门阀政治格局:东晋朝廷由士族大家把持
东晋政权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保持着“ 君 臣 ”的格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弱 强

南方政权的更替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祖逖北伐
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部分地区;
东晋朝廷腐朽软弱,偏安东南;
北伐缺乏后援,未能恢复中原。
1、东晋的兴亡
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恢复中原
?

南方政权的更替
前秦
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1、东晋的兴亡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解除北方威胁
东晋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南方政权的更替
1、东晋的兴亡
东晋灭亡

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南方政权的更替
2、南朝的政治
420年
589年
畅所欲言:你觉得这些政权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似:①定都建康;②疆域主要在江南;
差异:刘宋政权疆域最大,陈朝版图最小。
南 朝
南朝:宋→齐→梁→陈





南方政权的更替
2、南朝的政治
刘宋---南朝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王朝
宋武帝刘裕
宋文帝刘义隆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曾经出现了"元嘉之治"这样的"小治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 ——司马光
以一敌千:中国历史上武力值最高的皇帝

南方政权的更替
2、南朝的政治
侯景之乱→南朝衰落,陷入劣势
侯景之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哀江南赋》
接纳侯景的梁武帝
“菩萨皇帝”被饿死
侯景之乱

南方政权的更替
2、南朝的政治
589年,隋朝灭陈,南朝结束
陈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但是他在辞赋上确实有很高的造诣。《玉树后庭花》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陈后主陈叔宝
胭脂井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胭脂井)。
从《史记》到《宋书》所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
想一想:
材料一:(西汉江南)地广人稀(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吴江南)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稳(丰收)
——《太平御览·吴志》
材料三:(东晋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材料四:(南朝)江南之为国盛矣……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江南地区的开发
落后期
开发期
历史时期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的经济地位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宋元时期
看图:江南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发呢?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何处好?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表现:
图1 犁耕图
图2 施用粪肥图
图3 水稻
图4 小麦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选种、育种、施用粪肥等先进技术;
育秧移栽、稻麦兼作,双季稻种植。
农业技术改进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表现:
制瓷业发达
青瓷鸡首壶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表现:
史称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魏晋南北朝大袖
衫、间色条纹裙
丝织业发达
南朝 织锦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表现:
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材料一:东吴政权新建不久就有船舰5000多艘……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约3000名士兵。 ——《江南造船业和海上交往》
材料二:(东晋船只)相接万里(1里=500米),……或渔或商也。 ——(东晋)郭璞:《江赋》
造船业发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表现:
南朝时的建康(南京)是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建康
商业繁荣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何以好?
地形以平原为主
土壤肥沃,便于
耕种;气候温暖
湿润,有利于农
作物的生长;河
网密布,灌溉水
源充足。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经济发展;
自然
单位:万
——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人口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注:数据出自《宋书·州郡志》
材料一 (南方)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自晋氏迁流……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宋书》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
环境
材料二 诏曰: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殖,蚕桑麻棨(qi,木头),各尽其方。 ——《宋书·文帝纪》
——江南地区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政策

江南地区的开发
大批中原人移居江南
2、开发的原因:
你认为哪一个原因最重要 ?
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的南迁;
社会比较安定;
统治者的重视;

江南地区的开发
3、开发的影响: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宋代
知识链接: “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政权的更替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课堂小结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
① ② ③ ④
农业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手工业
商业
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建康)
← 北人南迁最重要
东晋建立
北伐中原
淝水之战
——未能恢复中原
——抵御北方威胁
—— 宋→齐→梁→陈
——王与马共天下
疆域最大,社会安定
侯景之乱,明显劣势

知识拓展:“六朝古都”南京
229年
589年
六朝政权更替
建业
建康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