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3
7
8
答案BB
题号14
5
7181920212
答案A
A
B
D
婚
对不婚嫁或晚婚嫁者实
解放奴婢以增加从事
农经济的家庭数量。(4分
景:长期
致
总量下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严重影
农经济发
展需要大量劳动
分
(2)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机械化生产,减
动力使用
增长,降低了生活
成本,促进了人口增长。(4分
推动了国家工厂法的制定;改变了英国对失业人员济贫的方式;导致了社会矛盾激
和工人运动兴起。(4分,答出两
(3)特点:将人口问题与政治革命
分
因
现实状况;国
政治制度的影响等
分,言之有理即可)
27.示例1:新航路开辟:利用(1)
因素来论证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不同的影
对欧洲
非洲、美洲的影响)
分
平天国运动:利用(1)(4)阐述太平天国的影响(对清政府、对民主革命的发展产
生的影响)。(12分
新航路开
洲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商
格、市场、思想(文化)的史
料,可以得出新航路的
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非洲、美洲土著人的立
从黑人、印第安人人
减少、财富的掠夺的史料,可
得出新航路开辟是造
期贫困的根源。(12分
例
平天国
资政新篇》和对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扌
太
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火
度上为新因素
有力的环境
从“天京变
内部的不平等、对列强抱有幻想(时代局
国政局的长时期不
大量减少等,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社会
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方豪强于咸阳加以控制;筑长城抵御少数民族侵扰:将内地居民迁移到沿海和
边疆地区;限
(6分
民由,按用三印可(边面的有利于小的发有
)世界和平组织的出现;一战后的畏战情绪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世界和平运动的兴起
国际联盟的
分,答出三点即
(2)扩大了美国的世界影响
度上强化了世界和平的理念;为二战后审判法西斯提
供了法理基础。(6分)
30.(1)兴办近代企业;修建铁路、海底电缆等交通通讯设施;兴办新式学堂:击退法国对
台湾的侵略;设置近代经济贸易通讯机构;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加强整军练兵,巩固海
四点即
2分)促进了台湾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扎
联系和经济的发展。(3分
B解析:材料中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
伥重视现世生活
不是
死去的人或鬼神,这体现了关注
人文精和
项正确。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鬼
不是孔子创立的,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道家思想,C项错误
还不是
会有封建宗教
解析: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
可知,东晋时期世家大族等地方豪强受到皇族重用,不断掌控朝政,对国家政治构成影
调的是门阀左右国家政治
官重视门第出身
济实力,C项错误;材料未体
现政府行政效率,排除D项
3.C解析:材料主要叙述唐代制瓷业发展的表现:形成
的制瓷格局
瓷成就,出现了釉色偏黄色的器具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并没
瓷水平的高低,A项错误;材料说唐代形成“南青扌
并没有说明北方
错误;“不能准确控制釉色中的成分
政
农抑
策造成
4.C解析:从材料
考核通常流于形式,只要循规蹈矩就可顺利升迁,当然不
提高官员能力
确。明代选官制度是以科举制为主,和考
没有关系,排除
不管
考核结果还是和官途相对应的,并非不能得以应尸
除B项:材料体现
君权强化的直接联系,排除
析:材料主要叙述顾
进行游历考察实践,一边把考察得到的情况写成
用价值的著作,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
四
里,故读顾炎武的著作并不利于科举考试,B项错误;当
的主流思想是讲究反省
身探究理的
错误;顾炎武反清复明
著作并不能得到统治者的
D项错误
析:材料“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
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
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
锁国
仍有一定发展,D项
海禁政策是
料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
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大量流入中国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
经远远落后于英国,C项错
解析
举国以为至言”可知,梁启超指
体西用”思
在当时便
成为流行语,说明其影响力较大,故B项
梁启超指
体西用”思想提
全
西用”的态度,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材
料并未体现洋务运动的进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安康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联考
历史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
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
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孔子不谈神秘怪异的事情,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拒绝回答鬼神的有无和人死后的情状,他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孔子创立了原始鬼神观
B.孔子思想具有人文精神
C.孔子吸收了道家的主张
D.孔子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2.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
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
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选官用人注重经济实力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3.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其中“南青”越窑在唐代瓷窑中的地位较高,以青瓷为胜。
但是当时人们对于釉色的认识不够,不能准确控制釉色中的成分,出现了一类釉色偏黄色的器
具。这一现象说明
A.唐代的制瓷技术水平低下
B.北方才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C.中国制瓷业处于发展阶段
D.政府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4.明代官吏考核分上中下三等,日称职、平常、不称职,中央官员每六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员每三年
考察一次,凡平常者无所赏罚,称职者得以转官,不称职者降官,官员只要在任内不出错就可升
迁他处。这种官吏考核制度
A.是明朝选官制度的组成部分
B.考核结果不能得以应用
C.不利于提高官员执政能力
D.有利于强化君主的权力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