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Egypt
is‘the
gift
of
the
Nile’。”(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你对这句活的理解是( )
A.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C.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释迦牟尼塑像
C.巴黎圣母院
D.阿拉伯数字
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我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穆罕默德
D.阿育王
4.目前印度的“低种姓群众”仍有1.6
亿人,占印度总人口的16%,他们中大约半数是农人,仍是文盲,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低种姓群众”指的是( )
A.婆罗门
B.吠舍
C.首陀罗和“贱民”
D.刹帝利
5.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如图地区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下列占地属于该地区的文明是( )
A.胡夫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万里长城
D.罗马圆形竞技场
6.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关于租赁、雇佣、交换、接待等发明的规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7.佛教教义哪些内容体现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 )
A.消除欲望
B.“忍耐顺从”
C.“众生平等”
D.“因果报应”
8.世界文明古国都有自身独特的国家特色。与“种姓的国度”、“西方文明的摇篮”、“金字塔的国度”相对应的文明古国分别是( )
A.埃及
希腊
阿拉伯帝国
B.印度
阿拉伯帝国
希腊
C.阿拉伯帝国
印度
希腊
D.印度
希腊
埃及
9.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下列人类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
A.
B.
C.
D.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法典( )
A.不保护手工业者利益
B.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二.填空题
11.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古埃及奴隶制国家。
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12.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法典。
13.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14.
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辨析题
15.两河流域的《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改正:
。
16.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
改正:
。
17.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改正
。
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整个社会的人分成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不得往来。
错误:
改为:
。
四.材料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①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
②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③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
(3)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
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的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故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与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有关。
故选:C。
2.依据所学知识,巴黎圣母院屹立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它始建于十二世纪,前后用了180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因此巴黎圣母院不符合“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
故选:C。
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是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故选:B。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低种姓群众”指的是首陀罗和“贱民”。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故选:C。
5.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如图地区是两河流域。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两河文明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以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B。
6.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故选:D。
7.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形成了种姓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内容是“众生平等”。
故选:C。
8.与“种姓的国度”、“西方文明的摇篮”、“金字塔之乡”相对应的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印度、古希腊、古埃及。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故选:D。
9.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C选项中的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选:C。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C。
二.填空题
11.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答案为:埃及;汉谟拉比法典。
12.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汉谟拉比。
13.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汉谟拉比法典》。
14.古埃及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故答案为:
法老;汉谟拉比。
三.辨析题
15.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6.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古代埃及改为古代巴比伦.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故答案为:×;改正:把起源于中国改为起源于印度。
18.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改为:印度的种姓制度。
四.材料题
19.①据材料“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志剃除,那理发师的手应该砍掉”可知,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成就,它是《汉谟拉比法典》,制定者是汉谟拉比。
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③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①《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汉谟拉比。
②奴隶主阶级。
③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0.(1)依据材料一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据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可知,婆罗门是印度种姓制度的最高等级;刹帝利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第二等级;吠舍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第三等级;首陀罗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
(3)根据材料二的“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源于大河流域,是奴隶制的文明。
故答案为:
(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奴隶主阶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源于大河流域,是奴隶制的文明。
21.(1)材料一内容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法老;金字塔与“国王”的关系体现在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
(2)材料二内容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巴比伦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材料三内容中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印度;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第四种姓”是指首陀罗;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
(2)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古印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评价: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