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义务教育教科书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读课)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领略景物之美。
3.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
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 ) 伦敦( )
镶上( ) 奇迹( )
宽敞( ) 看护( )
贮蓄( ) 水藻( )
澄清( ) 髻儿( )
jǐ
dūn
xiāng
jì
chǎng
kān
zhù
zǎo
chéng
字词积累
多音字
济南 jǐ(济南 人才济济) jì(接济 同舟共济)
得 dé (得到) děi(应该)我得走了
着落 zhuó (着陆) zhe (走着)zhāo (高着) zháo(着急)
看护 kān (照看) kàn (看见)
朗读文章
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温晴
宝地
济南的冬天
总写
分述
山
水
冬天的济南
温晴(宝地)
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异地之冬: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济南冬天:
↓↓
↓↓
对 比
北平 伦敦 热带
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宝地
温晴
特点
朗读2——5段
思考济南冬天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薄雪露粉色 ( 害羞 )
全白(镶银边)
白雪黄草(穿花衣)
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高
低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第五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温暖
秀气
淡雅
冬天,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第六段济南冬天水的特点?
暖
绿
清
思考:文章结尾的好处?
强调冬天,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济南的冬天——宝地
山
阳光普照的小山——温暖
薄雪覆盖的小山——秀气。
城外远山——淡雅
水
澄碧的水—暖、绿、清
温晴
冬天的济南
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也可以结合朱自清的《春》谈谈学习收获。
仔细观察
能绘形
运用修辞
能显神
情感投入
能感人
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请你回想下自己家乡的冬天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