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六(2)
教学目标:
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在实际练习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
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图形组合过程中边长和周长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剪下书本第103页的每个图。2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预案:你会用我们这单元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口算。
1. 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3×3= 15×4= 33×3=
42×2= 27×3= 12×8=
2.对比练习,辨别乘法和加法含义的不同
23×3= 15×4= 33×3=
23+3= 15+4= 33+3=
3. 口算检查(第8题)
1分钟完成。
校对答案,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9题
读题,指名列式。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什么?(长方形的长和宽)
那我们要先求什么?(长方形的长)
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第10题
读题,理解题意
(1)要求篱笆长,就是在求什么?
根据周长计算方法独立进行计算。优化算法。
(2)适当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根据“菜地一面靠墙”这个条件可提出:是菜地的那一面靠墙?
较长的那面,还是较短的那面?
(出示图,让学生对比,哪种方法篱笆较短。)
如较长的那面靠墙,所需篱笆的长度为1个8米与2个5米相加
的和;如较短的那面靠墙,所需长度为2个8米与1个5米相加的和。
显然,上述第一种情况所需篱笆短一些。
3.第11题
读题,同桌合作
先让学生用相应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拼一拼,然后提问:拼成的图
形是什么形状?各条边有多长?你会列式吗?
指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只能拼出长方形,不能拼出正方
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既可以拼出长方形,也可以拼出正方形
(当长是宽的2倍时)。
由于拼法不同,拼成图形的周长也就不同。
4.思考题
学生读题,看图。
方法一:先让学生依次描出围成这个组合图形的各条边,再重点
讨论:
这6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其中有两条边的长度不知道,该怎么办?
由此启发:可通过5-3求出(长减宽);
方法二:也可通过平移将相关边拼接在一起,得出这个图形的一
周可以看作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即5×4=20(厘米)
5.动手做
(1)可先要求用同一种四方快去拼,看哪些四方快能够拼成指
定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2)再要求用不同的四方快去拼,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三、阅读“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图中文物的形状与图案,
谈话:这些石球距今至少有十万年,玉琮(cóng)距今也有七
千多年,陶盆距今则有三四千年。因此,当时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这
些几何图案是不简单的。
四、全课总结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1.选择。
(1)长方形宽6厘米,长12厘米,把长缩短一半,就变成( )。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方形
(2)把一长方形分成两个长方形,周长 ( )。
A.变短 B.变长 C.不变
(3)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相比,( )。
A.甲的长 B.乙的长 C.同样长
2.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8厘米,宽都是3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新的
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也可能是多少厘米?
3.张大伯给长17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园围上篱笆。其中有一面靠墙
不用围,请问菜园的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第42、43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