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2 可能性的大小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2 可能性的大小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9 12: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本节课《可能性的大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第72、73页的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知道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掌握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他们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根据知识内容和课程目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的探索过程,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推理判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会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在共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尽量采用实物情景和多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我主要指导他们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目的是通过丰富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及多媒体主载作用相结合,力求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个环节:情景引入
用学生都知道的足球比赛引入,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质疑:到底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哪个球队先开球公不公平呢,通过学生的猜想,揭示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第二个环节有两个“猜想-验证”的过程,第一个是等可能事件,实验是抛硬币,由于课上时间比较紧张,本节课的基础都是建立的体验上的,所以我让学生课前先尝试在体验抛10次硬币,并记录下正面出现的次数与反面出现的次数。出示统计表,先让学生读懂统计表,理解正面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这一统计项目,通过个人统计的结果与“公平性”的认知冲突,感悟可能性的大小是随着实验次数越多,越接近正确的结果。再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知道等可能事件不仅出现在“抛硬币”这样的一正一反的两种可能结果事件中,也会出现在多种可能事件中,同时,又过渡到有大小的可能性事件的探究中。第二个是有大小的可能性,实验是摸球,出示两个盒子,盒子1(9个白球,1个蓝球),盒子2(6个白球,4个蓝球),通过提问“老师想摸到一个白球,你觉得老师会选哪一个盒子”,来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紧接着再让学生说出理由,然后带着他们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实验的操作,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推理,感悟在一定条件下,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再通过学生的思维推断得到:数量相等,可能性也相等。通过让学生尝试修改盒子中球的数量,使摸出两种球的可能性相等,既巩固知识,又进行思维训练。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第一题通过给转盘涂色,结合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结合学生好动的性格,在课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只与数量有关,与位置无关,不仅巩固课上新学到的知识,又消除了学生的认知误区。
第二题通过变式训练,结合自身生活的游戏,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再一次内化新知。
第三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是对新知的进一步延伸,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四个环节:总结
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反思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