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名校优选精练 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名校优选精练 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8 13: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名校优选精练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题号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1.看完这部电影,同学们对主人公zàn
tàn(
)不已。有的同学说:“我们当xiào
fǎnɡ(
)这些yīnɡ
xiónɡ
háo
jié(
),zhèn
xīnɡ(
)中华,使祖国更强大。”
2.叔叔接了一个大xiànɡ
mù(
),却因zuì
jiǔ(
)而误了事。爷爷一脸yán
sù(
)地xùn
chì(
)了他。
二、字词综合练习。(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宁可(nínɡ)
签订(dìn)
B.边塞(sài)
惩罚(chěn)
C.竹笋(sǔn)
延安(yán)
D.邀请(yāo)
长征(zhēn)
2.给下列生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4分)
司→(
)(

崔→(
)(

析→(
)(

不→(
)(

3.将本单元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6分)

)顾(
)盼
志存(
)(


)(
)琳琅
斩(
)截(

(1)面对日本人的逼迫,梅兰芳(
)地说:“我不会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2)商场里的商品(
),看得人眼花缭乱。
4.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茁壮的小树
探索奥秘
B.馥郁的表情
追问理想
C.美妙的交响
提出要求
D.明媚的春光
重返舞台
5.读一读,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1)(
)中华不振,(
)当时的中国人民受到外国人的欺辱。
(2)梅兰芳(
)卖房度日,(
)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掉延安精神。
三、句子练习。(10分)
1.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选一选。(4分)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4)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


2.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用加点词写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按要求写反问句。(4分)
(1)生日的前一天,状状拿着一个礼盒,睁大眼睛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不相信的心理)
(2)篮球场上,一位高年级同学把一位小朋友推倒在地,并抢走了小朋友手上的篮球。元元看见后,走过去对这个高年级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他人的谴责之情)
四、积累展示。(8分)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赞扬了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B.《梅兰芳蓄须》叙述了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演出而蓄须的事,赞扬了他的爱国情怀。
C.《别董大》是一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延安,我把你追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2.用所学知识填空。(6分)
(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中的“老牛破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对项羽一生事迹的概括,也表达了李清照活着就要奋发有为,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死得英勇壮烈的人生态度。
(3)“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和“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五、综合实践。(4分)
状状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心有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一起来完成下列任务吧。
1.下列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唱红色歌曲,赞祖国
B.讲革命故事,缅先烈
C.赛毛笔书法,竞技艺
D.游烈士陵园,扬精神
2.在活动期间,状状全程都是一副“这些事离我们很远,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的样子。这时,我提醒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的语气提醒)(2分)
阅读感悟
六、课内阅读。(8分)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
笨重
繁重)分量。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上“√”。(2分)
2.理解选段内容,再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2分)
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D.得意扬扬
周恩来亲眼见到:妇女的(
),洋人的(
),警察的(
),群众的(
),让他真切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3.“中华不振”的含义是(
)(2分)
A.中华人民不凶狠。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欺凌。
C.中国不强势,没有话语权。
D.中华民族萎靡(mǐ)不振,没有生气。
4.选段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志向
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那时,李大钊心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里萌发。
李大钊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先生给他讲农民起义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黄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农民起义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好好学习,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长。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乐呵一生;有的想过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有的想糊里糊涂混日子……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努力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用他的思想启发和帮助了一些同学。
当时,在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却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儿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用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这就是我生平最大的志向!”
1.“一尘不染”的意思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在文中指的是(
)(2分)
A.李大钊非常讲卫生,他身上总是非常干净。
B.李大钊洁身自好,丝毫没沾染坏习气。
2.“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感情。(3分)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件事,请你读一读,填一填。(8分)
第一件事
在很小的时候,李大钊的心里就萌发了一种____________的志向。
第二件事
读小学时,李大钊对老师说,要好好学习,推翻__________________,中国要_________。
第三件事
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李大钊胸怀大志,寻求中国____________的道路。
◆根据以上内容,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天地
八、习作表达。(30分)
题目:给______的一封信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要表达出真情实感;350字以上。
第七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赞叹
效仿
英雄豪杰
振兴
2.项目
醉酒
严肃
训斥
二、1.C
2.示例:词
词语

催促

清晰
怀
怀抱
3.左

高远
满目


(1)斩钉截铁
(2)满目琳琅
4.B
5.(1)因为
所以
(2)宁可

(3)虽然

三、1.(1)A
(2)C
(3)D
(4)B
2.示例:姐姐不但不怪我弄坏了她的东西,反而安慰我不要伤心。
3.(1)示例:这个礼物怎么可能是送给我的?
(2)示例:你怎么能欺负小朋友呢?
四、1.C
2.(1)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
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2)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3)醉卧沙场君莫笑
万里长征人未还
五、1.C
2.示例:不体会革命先烈的艰辛,我们怎么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
六、1.指望
沉重
2.C
D
A
B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联系选段讲的事例,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外国人的欺凌却无处说理,可知“中华不振”指的是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欺凌。
4.周恩来在外国人的地盘里看到中国人受欺负,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而不敢言,从而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七、1.形容环境非常清洁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理解字的意思,再把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如,“尘”是尘土,“染”是得病或沾上坏习惯,“一尘不染”的意思是一点儿灰尘也不沾,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再联系短文来理解,先到文中找到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即第5自然段的“在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却一尘不染”,“花花世界”多指寻欢作乐的场所,李大钊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却没有沾上坏习气,可见他洁身自好。
2.动作
神态
爱憎分明,想要振兴中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抬起头”是动作,“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是神态,表现了李大钊的愤怒。根据这句话到短文中找到第3自然段,再联系李大钊说的话,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想要振兴中华的强烈感情。
3.救国救民
腐败的清政府
富强
独立富强
李大钊从小就胸怀大志,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希望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