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5.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8 14: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篇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因其美妙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深受读者的青睐。这单元选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人代表,他们的词代表了宋词最高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词作,让他们能初步感知宋词的特点与美感。
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的感怀之作,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的达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
把握“景、史(事)、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调景物、人物、情感交融的手法,感受作品雄奇壮河的意境。
2.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学情分析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越来越注过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考查,为此,古诗词鉴赏便成了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这盘文化大餐中的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佐餐。题型由原来的主观观选择题改为现在的主观赏析题,从而加大了解题的难度,因而古诗词鉴赏还被学生喻为色香味俱佳而、又难于采摘的葡萄。为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若能告诉学生一些鉴赏的方法与要领,也许就能让学生走进诗词美妙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词风分豪放婉约,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说不尽的哀婉缠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一首词《念奴娇·赤0怀古》
品豪放调风。
、作者知多少
l.苏轼(1037一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朗读
读读准字音读清0读
读把握情感读出语气四、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历史人物及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
1、先提出河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大:
空间广阔
千古:既表明时间跨度大,历史悠久,千古修饰风流人物又说明不是一个时期的人物而是千古以来英雄人物,人物众多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本意为马受京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一一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磅礴的气势正好为英雄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前面景色描写进行总结,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感情:一时多少豪杰,意思是一时间涌现了多少豪杰,而这些英雄豪杰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无法相见只能怀念,所以这里应该有作者对英雄人物的缅怀;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说.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面对如画的江山,词人也想说,在如画的江山里,我想当一个英雄,所以这句话中也有词人对建功立业渴望。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分析下阙
怀古人之事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如果来到赤壁你会想到谁?作者想到的是谁?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咏怀对象”的句子,并思考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雄姿英发一一英姿勃发,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一一作为武将却一身文人打扮,突出了他的儒雅风流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镇定,有才能,打败敌人的同时他自己也功成名就小乔初嫁了一一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也表明他的婚姻也很美满,总之,情场、官场、战场都很得意
2、抒一己之怀
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位英姿勃发、儒雅风流、功成名就、生活美满的大英雄。作者把周瑜写的那么完美,他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24岁)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占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总结下阕
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五、拓展提升悟诗人情怀
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你认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总结: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但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的,
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在怀古中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用达观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六、作业设计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词。
时代需要英雄,社会需要英雄,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谈谈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