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梳理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论证逻辑。
2.学会有针对性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学习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清晰的论证结构。
难点:体会作者坚持改革、不为流言所动摇的决心。
三、教学课时:自读课文,不超过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答司马谏议书》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二)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他主持变法,以图革弊兴国,施惠民生。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
“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三)文体知识
“书”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向皇帝陈言进词所写的公文与亲朋往来的私人信件,均称为“书”。因此,古代以“书”名篇的文字,包括两种文体,分为“奏疏”类和“书牍”类。
本文题目中的“书”为书信之意。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题目多为“报……书”、“与……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四)初读文章
1.全班齐读(课前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梳理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写信的原因和目的。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五)研读文章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信,信中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信中逐一反驳对方的罪名,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学生阅读思考:
(1)这封信除去开头、结尾的客套寒暄,重点的内容在第几段?
第二段。
(2)在第二段中,王安石哪句话摆出了自己将要反驳的观点?
反驳的观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3)他是怎样反驳的?圈点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填写思维导图。
3.王安石对这五个点的反驳,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的,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名实相符为判断是非的原则。(司马光言必称孔孟之道,竟至在来信的一处地方连用七个“孔子曰”,王安石在进入主要反驳前,以“儒者”共认的要求“正名”为发端,将司马光所遵循的信条,作为反驳他的依据。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置论敌于无可回驳之地。)
4.我们知道这是一场儒者之间的名实之辩,那么“名”和
“实”分别指什么呢?
(1)名: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司马光加给王安石的“罪名”)
(2)实:实际上做的事情。
5.从“名实”关系上来说,王安石要证明什么他就成功反驳了司马光?
证明“名”不符“实”,即罪名不合实际。
6.王安石要证明自己行事的合法性,只需要证明司马光说的罪名不合实际。因此,他从人主、先王和天下的角度出发,批驳对方的观点。但是对于第五点指责“天下怨谤”,他有没有否认?
没有否认,但他不认为“天下怨谤”是变法导致的,怨谤本来就有。他在第三段说“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这次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招致怨谤。
7.从全文来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1)人——“习于苟且”
(2)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3)上——“欲变此”
8.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1)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9.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
(1)“以致天下怨谤也”
(2)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
(六)拓展延伸
1.如果司马光收到了这样一封回信,他该怎么回复王安石呢?这封回信要包含哪些内容呢?既然王安石从司马光的来信中找出五个点进行反驳,那么司马光是不是也要从王安石的这封回信中找一找反驳点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有哪些可反驳的点?
示例:
(1)不为侵官:原来就有相关部门负责讨论法度、设置职能机构,现在王安石在朝堂上对此做出改变,就是剥夺了相关部门的职权,就是侵官。
(2)兴利除弊:如今天下疾苦,变法并没有兴利除弊,还有奸佞小人在变法中搜刮百姓,弊处更大了。
(3)为天下理财:百姓本来就没什么钱,王安石现在这么做等于加重赋税,强制借贷,这就是侵犯百姓的利益。
(4)辟邪说,难壬人:凡是反对变法的人都称之为壬人,天下那么多士大夫,难道每一个都是壬人吗?司马光反对变法了,难道他也是壬人吗?
(5)名实相符:这个罪名符不符实,不是王安石自己说了算,而是天下人说了算,要看他这个政策施行的效果如何,看百姓生活得好不好,才能判断政策好不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守成”。《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学了两篇文章后,请从课文的论述出发,与小组成员探讨“创业与守成”。
示例:创业维艰,守成不易。
(七)结语
同学们的论辩简洁而有力,颇具辩者风范!《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是驳论文章的典范,闪烁着古仁人学者的思维之光。当别人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有差别时,我们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别人更加理解自己的观点和才情。
其实,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面对世人滔滔质疑时王安石的镇定自若,更能理解作者对国家,人民的拳拳之情,赤子之心。
五、板书设计:展示填写的思维导图。
六、作业:
9月6日,媒体发布消息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10月将在北京办书法展。展览将首次呈现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展示近百幅书法作品,从笔墨方寸之间,展现莫言作为著名的当代作家,与古典、传统、书法艺术以及当下日常生活的对话。莫言自幼对书法兴趣甚浓,近些年更是醉心于笔墨之趣。在展览前言中莫言称自己用毛笔写字是为了向老祖宗和书法家致敬。
消息刚一发出,即遭到网友们的议论:“莫言你可以写书!染指书法已是对艺术的亵渎!”“莫言您要稳一些,不要为钱出风头。”“知识界要改变一下向钱看的怪病了。”10月14日,莫言的“墨迹展”如期举行。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评价莫言先生的毛笔字“大气有真趣”。
对莫言举办书法展,你有什么看法?请自选角度,采用驳论的形式,阐述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