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了解:
对照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知道缺失氮、磷、钾、铁等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描述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农业生产中的新陈代谢原理;知道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描述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理解:
通过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和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实验,概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应用:
根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例题1
如果一定重量的黄豆全部萌发生成黄豆芽,黄豆芽中的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分别比黄豆中的( )
A.多、多
B.少、多
C.多、少
D.少、少
解析 :
这是一道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的测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力要求的认知层次较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首先要吸水,吸水后胚就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将胚乳或子叶中贮存的有机物分解,其中有一部分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提供给胚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有机物的总量开始下降。也有一部分呼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被转变为其他物质,作为构建幼苗的材料,如各种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各种有机小分子和有机大分子物质,所以有机物的种类开始增加。而在种子的贮存物质中,主要以淀粉和蛋白质为主。
答案:B
例2
为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常采用根部带土和去掉部分枝叶的措施,其目的是( )
A.保护根毛,减少蒸腾作用
B.防止根部营养损失,增强呼吸
C.促进根的发育,降低光合作用
D.保护幼根,提高植物体温度
解析:
植物在移栽时,植物的根部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特别是根尖最容易受到伤害。植物吸水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尖的根毛区(成熟区),根毛区受到伤害后,根的吸收面积大大缩小,从而使植物吸收的水分大大减少。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根的损伤程度,移栽时根部带上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去掉一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的面积,而减少水分的散失。在移栽植物时采取上述两项措施,在移栽植物时可有效地维持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选A
例3
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
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从尖端输送到下部,促进下部生长。单侧光照可引起向下输送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细胞生长慢;背光的一侧分布多,细胞生长快,结果胚芽鞘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表现出向光性。要对本题做正确判断,须对甲、乙、丙三图的光照方向、阻断装置进行分析来看生长素的产生、流向及分布。甲图尖端被云母片分隔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生长素仍能垂直向下运输,虽受单侧光照,也不会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增多,结果是胚芽鞘左右两侧生长素均匀分布,故甲不弯曲。乙图尖端被云母片横截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这样即使有单侧光照射,也不会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增多,故乙不弯曲。丙图尖端右侧被云母片横截了一半,虽然是垂直照光,但尖端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只有左侧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使左侧的生长素分布较多,促使胚芽鞘向右弯曲。故选D
例4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解析
燕麦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能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芽的顶端,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向下运输时,偏向背光侧。从而使茎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本题的实验中,胚芽鞘尖端是置于琼脂小块上的,生长素在向下运输时能渗入到琼脂上块中,所以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含在背光侧多,向光侧少。
答案 B
例5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籽番茄,这种果实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D.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一样
解析
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能够促进其发育的原因是因为较多的生长素使其子房成为该植物的一个营养分配中心,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该花蕾的子房中,子房就开始发育并能形成一个无籽的果实。在这个果实中由于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没有受精,所以珠子不发育成种子。但整个果实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仍和母体是一样的。这与秋水仙素不同,秋水仙素能引起基因突变,也能通过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体的形成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生长素无此作用。
答案 B
1、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 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B
2、以下有关生命科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B、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C、染色体中的DNA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D、当外界溶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植物根毛细胞将吸水
D
3、 二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 】
A. 空气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B
4、 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应。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项 目 表面积(mm2) 表皮厚度 ( m)
甲型叶 292 14
乙型叶 144 24
A
5、水是生物体必需的重要物质。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请说出一项生物体内水的重要生理功能-------;
(2)植物体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其中进入叶肉细胞内的一部分水分成为植物体------过程的主要原料;
(3)人体主要通过饮食和饮水来获取水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还可以通过 -------- 途径获得水分;
(4)植物体主要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水分,而人体则主要通过泌尿、出汗等方式排出水分。请再列举一条人体排出体内水分的途径-------;
(5)一般情况下,夏季人体每日的排尿量比冬季少。原因是------- 。
参考:(1)光合作用等(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4)呼吸 (5)通过皮肤散失的水份增加
6、果酒、果醋和泡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它们分别利用酵母菌、醋酸菌(一种细菌)和乳酸菌制作而成。
(1)酵母菌和醋酸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2)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生成乳酸制成的。制作泡菜要用煮过的冷水,将水煮沸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灭菌,二是为了-------.
参考:(1)酵母菌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乳酸菌中细胞核不成形
(2)除去水中的氧气
7、能源问题是人类在新世纪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生物能在新世纪必将得到更多的开发利用。而获得生物能的反应——光合作用将成为科学研究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 “厂房”是 ------ ;
(2)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物质转化;另一个是--------转化。
参考: (1)叶绿体 (2)能量
8、右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回答: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
(2)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 处理;
参考: (1)加强 , 种子在潮湿的环境中呼吸作用增强,产生二氧化碳增多; (2)遮光
光源
水
种子
玻璃管
玻璃罩
A
B
A B
9、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2)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还需怎样改进实验 请简要说明:------- ;
(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写出一点)。
参考: (1)可能是碘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4%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或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 (3)为生物提供氧气
10、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做了下列探究工作:
【查阅资料】通过上网获得以下信息:淀粉是无甜味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能初步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作出猜想】甘薯中可能含有淀粉酶,把淀粉初步催化分解为具有甜味的麦芽糖,而马铃薯中不含有淀粉酶。
【实验操作】把甘薯、马铃薯放置在不同温度下,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处理30分钟,测定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处理后不含麦芽糖,甘薯处理后的麦芽糖含量如表:
处理温度(℃) O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中麦芽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实验结果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小组的猜想;
(2)由表可见,_________℃时,甘薯中的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
(3)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马铃薯不含麦芽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并释放能量。
参考: (1)支持 (2)70 (3) 唾液淀粉酶
(4)二氧化碳和水
11、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
参考: (1)快(答“多”不给分)
(2)升高(提高)
(3)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少(合理均可)…初中科学复习生物专题(三)
植物的新陈代谢
班级-------姓名----------
一)目标:
了解:
对照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知道缺失氮、磷、钾、铁等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描述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农业生产中的新陈代谢原理;知道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描述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理解:
通过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和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实验,概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应用:
根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二)典型示例
例题1
如果一定重量的黄豆全部萌发生成黄豆芽,黄豆芽中的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分别比黄豆中的( )
A.多、多 B.少、多 C.多、少 D.少、少
解析 这是一道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的测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力要求的认知层次较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首先要吸水,吸水后胚就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将胚乳或子叶中贮存的有机物分解,其中有一部分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提供给胚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有机物的总量开始下降。也有一部分呼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被转变为其他物质,作为构建幼苗的材料,如各种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各种有机小分子和有机大分子物质,所以有机物的种类开始增加。而在种子的贮存物质中,主要以淀粉和蛋白质为主。故选B。
例2
为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常采用根部带土和去掉部分枝叶的措施,其目的是( )
A.保护根毛,减少蒸腾作用 B.防止根部营养损失,增强呼吸
C.促进根的发育,降低光合作用 D.保护幼根,提高植物体温度
解析:植物在移栽时,植物的根部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特别是根尖最容易受到伤害。植物吸水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尖的根毛区(成熟区),根毛区受到伤害后,根的吸收面积大大缩小,从而使植物吸收的水分大大减少。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根的损伤程度,移栽时根部带上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去掉一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的面积,而减少水分的散失。在移栽植物时采取上述两项措施,在移栽植物时可有效地维持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选A
例3、
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从尖端输送到下部,促进下部生长。单侧光照可引起向下输送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细胞生长慢;背光的一侧分布多,细胞生长快,结果胚芽鞘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表现出向光性。要对本题做正确判断,须对甲、乙、丙三图的光照方向、阻断装置进行分析来看生长素的产生、流向及分布。甲图尖端被云母片分隔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生长素仍能垂直向下运输,虽受单侧光照,也不会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增多,结果是胚芽鞘左右两侧生长素均匀分布,故甲不弯曲。乙图尖端被云母片横截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这样即使有单侧光照射,也不会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增多,故乙不弯曲。丙图尖端右侧被云母片横截了一半,虽然是垂直照光,但尖端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只有左侧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使左侧的生长素分布较多,促使胚芽鞘向右弯曲。故选D
例4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解析 燕麦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能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芽的顶端,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向下运输时,偏向背光侧。从而使茎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本题的实验中,胚芽鞘尖端是置于琼脂小块上的,生长素在向下运输时能渗入到琼脂上块中,所以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含在背光侧多,向光侧少。 答案 B
例5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籽番茄,这种果实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D.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一样
解析 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能够促进其发育的原因是因为较多的生长素使其子房成为该植物的一个营养分配中心,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该花蕾的子房中,子房就开始发育并能形成一个无籽的果实。在这个果实中由于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没有受精,所以珠子不发育成种子。但整个果实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仍和母体是一样的。这与秋水仙素不同,秋水仙素能引起基因突变,也能通过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体的形成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生长素无此作用。
答案 B
三)练习
1、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 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2、以下有关生命科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B、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C、染色体中的DNA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D、当外界溶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植物根毛细胞将吸水
3、 二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 】
A. 空气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4、 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应。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项 目 表面积(mm2) 表皮厚度()
甲型叶 292 14
乙型叶 144 24
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5、水是生物体必需的重要物质。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请说出一项生物体内水的重要生理功能-------;
(2)植物体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其中进入叶肉细胞内的一部分水分成为植物体------过程的主要原料;
(3)人体主要通过饮食和饮水来获取水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还可以通过 -------- 途径获得水分;
(4)植物体主要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水分,而人体则主要通过泌尿、出汗等方式排出水分。请再列举一条人体排出体内水分的途径-------;
(5)一般情况下,夏季人体每日的排尿量比冬季少。原因是------- 。
6、果酒、果醋和泡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它们分别利用酵母菌、醋酸菌(一种细菌)和乳酸菌制作而成。
(1)酵母菌和醋酸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2)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生成乳酸制成的。制作泡菜要用煮过的冷水,将水煮沸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灭菌,二是为了-------.
7、能源问题是人类在新世纪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生物能在新世纪必将得到更多的开发利用。而获得生物能的反应——光合作用将成为科学研究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它的“厂房”是 ------ ;
(2)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物质转化;另一个是--------转化。
8、右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回答: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
(2)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 处理;
9、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2)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还需怎样改进实验 请简要说明:------- ;
(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写出一点)。
10、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做了下列探究工作:
【查阅资料】通过上网获得以下信息:淀粉是无甜味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能初步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作出猜想】甘薯中可能含有淀粉酶,把淀粉初步催化分解为具有甜味的麦芽糖,而马铃薯中不含有淀粉酶。
【实验操作】把甘薯、马铃薯放置在不同温度下,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处理30分钟,测定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处理后不含麦芽糖,甘薯处理后的麦芽糖含量如表:
处理温度(℃) O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中麦芽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实验结果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小组的猜想;
(2)由表可见,_________℃时,甘薯中的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
(3)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马铃薯不含麦芽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并释放能量。
11、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
四)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1)光合作用等(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4)呼吸 (5)通过皮肤散失的水份增加
6、(1)酵母菌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乳酸菌中细胞核不成形
(2)除去水中的氧气
7、(1)叶绿体 (2)能量
8、(1)加强 , 种子在潮湿的环境中呼吸作用增强,产生二氧化碳增多; (2)遮光
9、(1)可能是碘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4%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或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 (3)为生物提供氧气
10、(1)支持 (2)70 (3) 唾液淀粉酶 (4)二氧化碳和水
11、(1)快(答“多”不给分) (2)升高(提高)
(3)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少(合理均可)…
光源
水
种子
玻璃管
玻璃罩
A
B
第7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