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课件(45张PPT)—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文档属性

名称 《长亭送别》课件(45张PPT)—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8 20: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西厢记》
长亭送别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本文内容情节及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把握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双玉读曲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一顿饭时,己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年青时曾作过县官,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不适应官场,40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
编撰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
作者简介
《西厢记》得名
崔莺莺的诗《月明三五夜》 :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作品简介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和《西厢记》
第六才子书
——金圣叹
金圣叹曾以
《离骚》为第一才子书,
《庄子》为第二才子书,
《史记》为第三才子书,
《杜诗》为第四才子书,
《水浒》为第五才子书,
《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
故事梗概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
故事梗概
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故事梗概
长亭送别
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选自第四本第三折。写张生准备赴京赶考,莺莺不舍送别。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预习检测












恓惶

喁喁
经忏
Cōng马
Chuàn镯子
Yè酒窝
Wèn擦
Gǒng美玉
Pēi酒
Gēng续,酬和
Shěn知道

líng
jiàn栏杆
shà

fàn

Chàn忏悔
二、看戏剧,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长亭送别》这折戏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幅图画,请你构思设计好画面,并拟好小标题。
赶赴长亭
长亭饯别
临别叮嘱
惜别目送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
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
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
惜别目送。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长亭送别》剧情结构层次
莺莺的思想感情在这一折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一: 赴长亭路上 因离别而痛苦.
二: 长亭饯别时 痛恨功名利禄.
三: 临别叮嘱时 怕张生停妻再娶.
四: 惜别目送后 对张生的怀念.
唱词鉴赏
《西厢记》因大量置入唐宋诗词意象,又有“诗剧”美称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劝《太和正音谱》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该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说出原作吗?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诗词赏析
2、练一练: [端正好]选取了哪些意象?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 [端正好]一曲。
情景交融,本词借由一组意象“澄澈天空、满地黄花、烈烈西风、南飞大雁、片片红叶”渲染了暮秋景色的萧瑟,以哀景衬哀情,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
“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彩。
“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移情于景。
[端正好]
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统一,诗意浓郁,哀愁绵长,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
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1.[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2.这首曲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写出莺莺身心的交瘁,依依不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惶惶的寄。
[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小 结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本身没有形象,作者借助外部景物,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感情,使“情”成为具体可感的东西。
莺莺乘车去长亭,这是途中之境,而莺莺的离情就寄予在途中景色之中,借途中之景,传莺莺之情,这就是特定的情景合一。
小组合作,任选一首曲词赏析
要求:抓出画面,赏析字词、手法,分析感情。
各小组依次展示。
小试身手
品味语言
《长亭送别》语言华美典雅,以富于文采为特色:
(1)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于意境美,语言委婉隽永。
(2)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善于将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炼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语言更具有诗化的特点。
(3)修辞方法多种多样。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
生动形象的修辞方法:
1.“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夸张,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2.“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
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
3.“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夸张兼用典,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形容伤心之至。
4.“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
比喻和对比,表现愁苦至极。
修辞的大量使用
《长亭送别》[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对以上四句诗的异同作比较分析。
答: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李煜将愁变成了水;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你认为莺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长亭送别》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的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
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你觉得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一种心灵上的契合。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古诗化用
满庭芳(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古诗化用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竺闲离别易消魂。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东飞伯劳歌 (南北朝)萧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bó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鹧鸪天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浦能灸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知识拓展
(一)习俗类
1、柳(折柳送别)
2、酒(饮酒饯别)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送别文化
(二)时间意象
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
5、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一个送别之地的专名。
7、此外,“灞桥”“寒蝉”“阳关”“古道”“西风” “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1 对[ 耍孩儿]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答案: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当堂检测
2."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D。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课后作业:
永老无别离,……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王实甫《西厢记》
始乱之,终弃之。
——元稹《莺莺传》
你认为崔莺莺与张生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发挥你的想象续写“长亭送别”。(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