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
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学
1、出示情境图,指生读题。(演示)
提问: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让我们求路程,该怎样列式?( “速度×时间=路程”)
师小结: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策略来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例如画图,师演示。
生解题。
游戏引题。
出示游戏规则
指名两学生按游戏规则行走,其他同学思考:
出发的地点怎样?
怎样的时间出发的?
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这样运动的结果怎么样?
组织汇报
师: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就会相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的问题(板书:相遇问题)
交流展示、自主建构
学习解决相遇问题
、出示例7
学生读题
、整理条件和问题
引导:在这个相遇问题里,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呢?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策略来整理这些条件和问题吗?用你喜欢的策略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出来。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
交流整理的结果
、提问:有没有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画图是怎样整理的?
结合交流,联系学生画出的线段图,明确线段两端表示两人分别出发的地点,都走了4分钟,并表示出两人的速度,标出相遇地点,然后表示问题?米
、提问:有列表整理的吗?
呈现学生整理的表格,明确两人对应的条件,说一说要求的问题。
、分析并确定解题方案
引导: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小组内交流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小组内交流。
结合交流,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可先分别求出每人走得路程,然后相加求出两家相聚的路程。
、可以先求出两人一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再乘4算出4分钟的路程
、列式解答、求出结果。
引导,请大家用上面分析的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解法板演出来。
板演同学汇报解题思路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说明:相遇问题的这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关系,就是可以先用两个不同的速度乘时间,再把两个积相加;也可以先算出两个不同速度的和,再乘时间求出问题结果。
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引导:回顾例7这个实际问题的特点,以及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实际问题
引导:请大家自己读题,看看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提问:你知道了些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这题中两人出发的地点是怎样的,方向呢?你能画图吗?先画图整理,在解答。
学生思考并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板演不同的解答方法。
比较例7和“试一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比一比,看谁学的好。
订正时组织学生说想法,并让学生解释“从同一地点”的意思。
2.教师小结:同学们,像刚才我们研究的由两个人或两种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求两地相遇多少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两种思路来解决。
3.智力冲浪。
小华和小亮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华每秒跑4米,小亮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总结反思、内化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