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伤仲永》说课
前进中学 高雪
一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四 教学流程
五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一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读懂这篇比较浅显的文言短文。因此我采取了“文、言”结合的方法,在朗读分析、小组合作中落实重要的文言词句的意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
三 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法】
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文言文八步教学法。
四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 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三 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四 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五 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 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三 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四 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出示问题:
⑴幼年时的仲永有何表现
⑵我两次“还乡”,见到了怎样的仲永
⑶仲永为何“泯然众人” 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 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
小结:全文作者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对比,即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教育的道理。
拓展“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
学生质疑,盘点收获。
设置分层作业,即基础题和能力题。
板书 设计
伤仲永
幼年:指物作诗立就
长大:泯然众人
纵向对比
原因 不使学
五 教学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巧妙引题
三、有效教学,关注生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二、自学探究,开放课堂,还学生学习的主体 地位
谢谢首届前进中学新进教师说课展示活动
授课教师:建三江分局前进农场中学
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前进中学语文老师高雪,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伤仲永》。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说明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认识。
《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本文语言平实精当而又不乏感彩,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是一篇经典文言文。
(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语,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人的天资并非一成不变,只有靠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并能作出评价。
七年级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读懂这篇比较浅显的文言短文。因此我采取了“文、言”结合的方法,在朗读分析小组合作中落实重要的文言词句的意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
【教法】
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文言文八步教学法。文言文八步教学法是指初读课文,正音正字;复读课文,读清句读;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评读课文,自主评价作者的观点;品读课文,探究文章美点,体味其妙处;背读课文,延读原文,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讨论法。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朗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方法,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截取一段新闻视频,介绍盘锦的一位小神童的故事。以现实为例,激发学生对古代神童命运的好奇。现代神童能够小小年纪就学有所成,那古代神童的命运又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习《伤仲永》一课。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形式新颖,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上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学法,做好预习。一本收获本,一本问题本。将预习的收获记录在收获本上,如:对文章的理解,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对作者的了解,新学会的字词。将预习中所遇到的疑问记录在问题本上,如:不理解的字词,文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问题本上。
课堂上,教师以预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苏轼,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准备作一分钟的抢答练习。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锻炼速读速记能力,抢答练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1、读 分为听视频范读和学生自读
听视频范读,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于了解字音、字形、字义,对课文的重音、节奏、语气等。
学生自读课文,两人一组,互读文章。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数同学都能活跃思维从朗读中领悟道理。
2、译 同学互助,疏通文意。
将学生分组准备疏通文意,并选出两组代表一读一译。然后教师给予评价,并指明重点的词语及用法。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分组法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跳跃性使思维得到全面开发。在翻译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
出示问题:
⑴幼年时的仲永有何表现
⑵我两次“还乡”,见到了怎样的仲永
⑶仲永为何“泯然众人” 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重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落,熟悉课文知识,增强对课文的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问题的讨论深入文言文内部层次,问题一步步由易到难,有梯度、有层次,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发表议论之后,教师明确:仲永幼年聪颖过人,天赋超群是“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而当我两次还乡所见的仲永却“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原因在于“父不使学”,这就启示我们:后天的学习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
这一问题是难点的提示,激起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在此处明确答案,并作小结:全文作者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对比,即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教育的道理。进而可以照应导入时所用视频,当代的神童和古代神童境遇的不同,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感悟。再拓展“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
然后,学生质疑,盘点收获。
最后,设置分层作业,即基础题和能力题。
基础题侧重音、形、义,能力题侧重写作和说话。分层练习全面照顾,既重基础,又重能力让各层学生都有成就感,有喜悦感。
以上教学过程,环节的安排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特点,听说读写全面照顾,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附板书】
伤仲永
幼年:指物作诗立就
长大:泯然众人
【时间安排】 激情导入 2 分钟
预习检查2 分钟
朗读翻译 15分钟
问题探究 10分钟
内化拓展 5分钟
质疑盘点3分钟
师生小结 2分钟
作业设置 1分钟
本节课的设计,在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展示个性。教师成为课堂问题的激发者、有序探究的组织者、多角度思考的促进者,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一、创设情境,巧妙引题
本节课以视频导入,引发同学们对当代神童的关注,自然使学生对古代神童仲永产生好奇,直接引入新课。特定的情境创设及新颖的呈现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学探究,开放课堂,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设置学生自学环节,给出详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在小组互助合作中,既增强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互利双赢的交流平台。
三、有效教学,关注生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本着一切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设计分层作业,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所掌握,有所收获,给了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以上是我对《伤仲永》的说课,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高 雪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流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环节二 指导方法 轻松预习
环节三 讨论交流 重在激励
环节四 直奔重点 集中理解
环节五 品析内化 拓展延伸
原因 不使学
五、教学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