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具体问题的情境,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学生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两步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先算什么。
16×3+20 560÷4×2
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
2.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例1.
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问: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教师板书:
12×3+15×4 15×4+12×3
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出示:12×3+15×4 15×4+12×3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小结: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从题意上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事实上数学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注意,像这样前后两步都是乘法的算式,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使过程简单一些。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校对答案。
小结:按照运算顺序,这里要先算乘、除法,而乘、除法连在一起,从左往右先算除法再算乘法,然后再算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一是要按顺序一步一步算,二是暂时不算的每一步都要按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比如“150+”和“×5”要照抄在原来的位置上。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交流,在每组算式里指出对应的数、运算符号和得数,让学生体会联系,说明:25分别乘30和20后相加的和,等于30加20的和乘25的积;840与400分别除以40的商相减的差,等于840减400的差除以40。
4.做“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人均居住面积”是什么意思?知道问题要求什么了吗?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回答算式,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列综合算式的,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本课总结
1.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和第4题(用综合算式计算)。
教学反思
课前我通过复习导入,以点名,火眼金睛等形式进行,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巧妙地选取了复习题中的一题,要求学生改变运算顺序,从而引导学生在算式中适当地添加小括号就将题目改成为今天所要教学的例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把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在例题呈现后就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
我精心设计练习,通过设计层次合理、形式丰富的习题:“我出题,你来说”、“计算诊所”、“我练我能”、“算算、比比、说说”、“考考你”、“能力空间”、“解决实际问题”、“智慧园地”等,使学生乐学爱学,并能将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让他们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也让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既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做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又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是,在课后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很粗心,容易抄错题目,计算顺序没错,但最后一步算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存在这种现象,题目理解清楚了,数量关系理顺了,算式会列了,可计算不认真,结果算错。这也让我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锻炼学生做题的耐心和细心,不但要快,而且要准,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要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