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上数学 2.8.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七上数学 2.8.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9 17: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一 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已经学习过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法则,并利用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前面的运算多为整数运算不含分数或小数的运算,且比较简单多为单纯的加法运算或减法运算,而少有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在本章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技能,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奠基和知识准备。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前两节学习整数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自然地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减法法则体会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即“代数和”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和概念;
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省略括号和加号会正确的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问题引入
活动内容:1.复习提问: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2.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在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中重点探讨了整数减法的运算,那么遇到加减混合运算时,会不会计算呢?
活动目的: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新的知识.
活动的实际效果:
部分学生出现知识的遗忘,及时的复习、巩固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二) 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
看下面问题:(出示例题1).
1.多个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8)-(-10)+(-6)-(+4)
活动目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的运算.
活动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求解,学生将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减法法则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这一过程。
同时学习“代数和”这一概念: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称为这几个数的代数和.
(三) 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
议一议:
例题2.请把这个式子中的减法,全部转变为加法:
-6-7+8-9
解答:
原式=(-6)+(-7)+(+8)+(-9)。
上式可读作:负6、负7、正8、负9.的和
(省略加号并去掉小括号就可以变成原来的式子)
所以上式还可以读作:负6减7加8减9
活动目的: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深对法则的认识,并用以进行有关加减混合运算.
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伴的交流中获益。而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学生将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即“代数和”问题).对“代数和”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加以体会,无须出现“代数和”的名称。
(四) 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1:
例: 把 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计算(略)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活动的实际效果:例题由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复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同时,训练学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活动内容2:
1.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按要求交换加数的位置:
(1)(+16)+(-29)-(-7)-(+11)+(+9)
(使正负号相同的加数结合在一起)
(2)(-3.1)-(-4.5)+(+4.4)-(+1.3)+(-2.5)
(使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在一起)
(3)(-2.4)-(-4.7)-(+0.5)+(+3.4)+(-3.5)
(使计算简便)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复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同时,训练学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五)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完成。
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统一成加法.
2.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在这样的式子里,通常有的加号可以省略,每个数的括号也可以省略.所以,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般先要化成省略加号及括号的和的形式.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学会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六) 布置作业
课本P41习题2.8.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