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油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中国画和油画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形式特点,两者表现上不同的侧重点和审美的不同着眼点。
2、了解中国画和油画所反应的不同民族特色。
3、能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1、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和观察方法:以线条为主,采用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意境深远,主观性强。
2、西方油画的表现特点与观察方法: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采用焦点透视,客观性强。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对比中西方画面效果的不同引出课题“中国画与油画”。
讲授新课:
一、概念、分类及工具材料
1、中国画:(1)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
(2)中国画按题材内容为人物、山水、花鸟画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没骨。
(3)工具材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2、油 画:(1)是以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2)油画按题材内容为人物、风景、静物画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具象、抽象。
(3)工具材料:(油画笔、刮刀、油性颜料、画布、画纸)油画颜料等。
二、表现空间的方法——透视
(1)中国画:散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例如:中国山水画中,把画家自己看作一个巨人,将千里江山视为盆景,移步换景、咫尺千里,“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家又借助“三远法”和“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的是“心中之风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和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例如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2)西方油画:焦点透视。它的特点是:“近大远小”。西方画家借助这种方法在画面上表达纵深感,体现视野辽阔的空间,同时也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的自然观。作画者视点固定,画的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 例如荷兰画家霍贝玛的风景画《乡间村道》。
三、造型手段、画面空间、效果的不同
(1)思考问题: 中国画《墨梅》与油画静物《花》比较,在这两幅作品中哪幅作品看起来造型逼真、真实可触?哪幅作品看起来神韵生动,有一种节奏气韵在画中回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生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画《墨梅》中,枝干交错,梅花竞相开放,枝头争艳。表现特点:以线条造型。墨色富有变化,画面诗书画印相结合,节奏气韵尽显画中,表现了画家对梅花的喜爱、赞美情趣。油画静物《花》相比更为真实可触,画家运用色彩、明暗的对比,物体有体积感、质感,空间感。中国画虽没有西方油画的丰富多彩,但平淡中韵味无穷。像练太极功、以静制动;像下围棋,玄机暗涌;像饮清茶,沁人心脾;像听古琴,回味悠远……
(2)对比分析:中国画《苏武牧羊》与油画《梦娜丽莎》同为人物,分别带给你什么感觉?你能从中感受到东西方审美观点的差异吗?学生分析作品从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两方面分析,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出中国画讲究意境,凭借视觉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使人们在感受中得到启迪而进入一种美的精神境界是中国画画家一种更高的追求。而客观真实地再现正是西方画家几百年来一直追求的审美思想。
(3)优秀作品鉴赏:
《六君子图》以开阔平远的画面情景,清逸舒朗的笔墨意趣,突出表现了松、柏、樟、槐、楠、榆六株挺拔的树木列植在江边的景象。这六株树从不同角度象征着“六君子”气度,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画面土石层叠,勾勒皴染,简洁疏放,墨色浓淡变化得宜,给人一种空灵静谧之感。作品寓意深刻,在反应文人失意落魄的同时,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自己独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泼墨仙人图》是中国传世著名中国画,是南宋画家梁楷绘制。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的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以简洁的笔触,充分展现了仙人飘逸的气质。
《溪山行旅图》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我们应领悟其中所表现的巍峨壮丽的故园山川情怀:人在旅途,人生如寄,世界如此的伟大,人生如此的渺小,一切俗情便会淡然,获得欣然的快意。
《早春图》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画室里的画家》这幅画是维米尔向历史致敬的作品,深深表达出他对旧时代的缅怀。画中的他穿着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墙上挂的是古地图,那时荷兰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最重要的是他的模特儿,也就是头上戴着桂冠,一手拿着号角,另一手抱着书本的蓝衣女子,她是希腊神话中掌管历史的女神克莱奥。克莱奥手中的书本很厚重,看似一部著名的历史典籍,而号角则有着画家传扬自己美名的期许。维米尔(1632-1675)是一位生前穷困,死后萧条,直到许多年以后才得到荣誉的荷兰画家。他以创作具有风俗性质的室内画最负盛名,通过对光的运用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宁静和安详。
《拾穗者》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该画描绘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画面最前方是三个农妇在烈日下拾捡麦穗辛勤劳作的画面,使富饶的农村丰收景象与农民的辛酸劳动形成了对比,真实地表现了人民生活的艰辛,深刻揭示了背后的阶级矛盾。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知识(出示表格)总结中西方绘画的异同,提示学生这些方面正是我们欣赏中国画和油画的方法。
课后练习: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中国画和油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