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5探索焦点透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5探索焦点透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6-28 22: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索焦点透视
教材版本:河北美术出版社
授课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探索焦点透视》是冀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本课重点是介绍常用的两种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它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且好奇心强。因此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学习、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充分联系实际,故选取优美的校园环境作为练习对象,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活动方式: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用透明材料描绘一个具有透视感的景象,并能对作品进行透视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了解焦点透视的分类和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出示一张有透视错误且没有立体感的“马路”画面,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没有立体感,然后在出示一张正确的“马路”透视画面,对比二者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第一张没有体现“远近”关系,第二张有“远近”和“高低”的变化。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首先我们看课本第16页这幅铜版画,思考下面的问题:1、画家在干什么?2、他面前的纸是透明的吗?3、他左手拿着什么,有何作用4、一头系在墙上的绳子有何作用?
学生分析并回答:他在作画,面前的纸是透明的,他左手拿着一根空心的管子,目的是固定视线,系在墙上的绳子起到固定视点的作用。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要想学好透视,我们就要懂得一些透视的术语。
学生活动:
请几名学生,或站或坐,用取景框画出桌面上摆放的石膏立方体,并分析为何他们所画的不一样?
学生回答: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
教师:对,接下来我们学习以下知识点。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身边的事物(如铅笔盒、课桌等),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以正方体为例,介绍两种透视的特点:
1.平行透视;把正方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然后把正方体上下左右来回移动,观察会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正方体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一个主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2.成角透视;正方体的一角对着学生,然后上下左右移动,观察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此环节以正方体为例,观察不同的位置、角度呈现的不同透视,目的是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式]。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多媒体播放建筑物的图像,渲染气氛,以增强学生绘画的欲望]。
1、让同学们带着取景框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同学之间相互评论作品,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教学反思:
新课改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