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⑵说出免疫器官。
⑶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
⑴尝试模拟探究实验,初步学会建立生物模型,并从模拟探究中学会通过推理和类比去研究转换原型的思维方法。
⑵学会分析图形。
情感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二、教学重点: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难点:
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特异性免疫。
四、教学准备:
4个可封口的透明塑料袋、1个腐烂苹果和4个新鲜的果皮完好的苹果、75﹪的医用酒精等。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四组数据导入,引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着病原体。引导学生分析:人为什么不总是生病呢?
(二)讲授新课:课题:人体的免疫防线。
设疑:皮肤能像天然屏障一样,保护着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入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顺势引入类比的思维方法。
1、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全班分成几个探究小组。利用苹果做实验材料,针对假设制订一个探究计划,来类比皮肤具有保护作用,然后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展示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项目 1号苹果 2号苹果 3号苹果 4号苹果
苹果的处理方法 果皮完好,不与苹果的腐烂物接触 果皮完好,涂上苹果的腐烂物 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的腐烂物涂在伤口处 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的腐烂物涂在伤口处,再用75%的医用酒精涂抹所有伤口
实验结果 ? ? ? ?
得出结论:苹果皮具有防御病菌侵害的作用。
讨论:4个苹果分别模拟了人体的哪些情况?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完善。
最后得出:皮肤像苹果皮一样具有防御病菌侵害的作用。皮肤是一道人体的保护屏障。
2、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
思考:阅读课本P47,说出除了皮肤外,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还有哪些结构?
学生回答,教师利用微视频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师生共同总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过渡】第一道防线能固若金汤地阻挡病原体侵害人的身体吗?
3、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二道防线
由情景分析引入,根据课本47页“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结构示意图”中介绍,哪一种细胞可以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多媒体展示第二道防线的动画图。
师生共同总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思考:阅读P47-48页,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有何共同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过渡】第一、二道防线这么坚固,是否就可以坚不可摧地阻挡病原体侵害人的身体?
4、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
以水痘为例,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当水痘病流行时,已经出过水痘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往往会患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自学P48-49内容,完成学案内容,并与小组同学讨论人体是如何抵御水痘病毒的。
汇报后,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出抗原与抗体的几点疑问,巩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师生共同小结:第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与功能
通过A、B同学的情境对话,总结出免疫的特异性。
比较第三道防线与第一、二道防线的区别得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利用表格总结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三)课堂小结:
对照板书概念图
(四)拓展延伸:
思考:免疫能力过强好吗?
(五)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先天性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人体的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