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第24章 第2节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毒品的危害,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了解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学会拒绝诱惑,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分析毒品危害的资料,讨论毒品对人体、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搜集身边的新闻、资料,交流毒品危害的图片、案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毒品有害的意识,珍爱生命,提高警惕,拒绝毒品;形成健康生活观念,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积极参加防毒禁毒活动。
教学流程及
时间分配:
导入
(2分钟)
毒品的危害
(12分钟)
毒品种类
(6分钟)
吸毒原因及
拒绝毒品
(20分钟)
整合提升
(5分钟)
——讨论法、
资料分析法
——归纳法
——头脑风法
教学重点 说出毒品的危害,了解拒绝毒品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 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演示法、对话式、练习法、补充式;
教学环节
一、目标定向
1.描述毒品的危害;2.识别哪些是毒品;3.学会拒绝毒品
二、自主学习
1.课本P67~P68 三份资料,分析毒品的危害;
2.课件上演示的毒品种类的资料;
3.课本P68~P69拒绝毒品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
1.这三个资料分别说明了毒品具有哪些危害?学生可以讨论、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重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资料一:主要侧重描述了近年来我国毒品危害的程度,尤其是青少年吸毒人员所占比例非常之高,值得深思。
资料二:以吸毒者、被害者的角度描述了吸毒的痛苦感受。但这些吸毒者明知其危害,却仍无法摆脱。
资料三:吸毒者为了获得毒品,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人性。家人备受摧残,家庭不复存在,社会隐患层出不穷。
2.少年吸毒原因:(1)好奇心驱使;(2)幼稚轻信。上当受骗;(3)喜欢模仿,不辩是非;(4)精神空虚,寻求刺激;(5)缺乏顽强的意志同挫折和不幸抗争;(6)朋友的负面影响。
3.拒绝毒品的方法有: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相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教学环节
四、个性展示
1.吸毒的危害,基本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2.(1)传统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杜冷丁、可卡因
(2)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咖啡因
3.少年吸毒原因:一是上当受骗,二是好奇心驱使,三是寻求刺激。
4.拒绝毒品的方法有:(见合作探究3)
五、整合提升
集体宣誓: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我们要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我们不仅要自己拒绝毒品,也要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让所有人都拒绝毒品;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六、检测反馈
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
A.3月3日 B. 5月31日 C. 6月6日 D. 6月26日
2.有人在你胃痛时,递给你一颗没有包装的药片,告诉你这能帮你止痛,你怎样处理?( )
A.为了止痛立刻接过来 B.坚决拒绝,上医院看病
C.犹豫,为了不耽误时间而破例尝试一次 D.其他
3.你知道的毒品种类有 。(五种以上)
——演示法、
练习法
——归纳法
——对话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24章 第2节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1.吸毒的危害:毁灭自己 祸及家庭 危害社会
2.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杜冷丁、可卡因、冰毒、摇头丸、K粉、咖啡因
3.少年吸毒原因:一是上当受骗,二是好奇心驱使,三是寻求刺激。
4.拒绝毒品的方法有:(讨论解决)
教后记:
该节内容的知识点较少,学生的了解比较多,教学目标也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达成,所以在教学设计思想上侧重于学生对声音、图片的直观感受,学生对生活中以及新闻上相关故事的重述,吸毒原因的讨论,拒绝毒品的方法的头脑风暴式的解决,充分让学生去说、讨论、表达,同时也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充分备学生的基础上要将知识系统化,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毒品的种类,还要让他们知道吸食毒品的原因、危害以及拒绝毒品的方法,让学生从情感态度上对毒品说“不”,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