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下生物 26.2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下生物 26.2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29 06: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所依赖的青山绿水、蓝天沃野,才能使人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从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提高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通过资料分析揭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进而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感。为了遏止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趋势,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呈现了人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采取的措施,通过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种丰富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感情基础上,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意愿,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
(3)知道人类所采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
(3)通过查阅资料,区分自然保护区所属的类型及重点保护的对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增强学生对自然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义不容辞的义务。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后的恶果,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让学生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难点】
1.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
2.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创设情景:制作多媒体影音文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美丽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注意观察,引导学生说说熟悉的生物名称。
认真观看课件,感受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积极跟随教师的的引导了解画面中各类熟悉的生物,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带给自然界神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认识生物多样性 1、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各种各样动植物及草原、农田、湖泊、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组织学生观察,说出各生态系统的名称,并通过复习遗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层含义:
(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学生观察图片资料,积极讨论,感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回顾遗传知识,说出生物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结合图片说出各类生态系统的名称,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含义。 由学生主动说出画面中熟悉的各种生物名称引入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通过资料分析由学生归纳出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能力。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组织学生活动:选取上述部分图片资料(如:农作物,草原、牛、羊等),分组让学生阐述其与人类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生物,写出食物链乃至食物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与人类的关系,从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分析以及人类的工业、农业、医药、科技等方面的经济价值。
让学生明白丰富的物种资源是人类巨大的宝贵财富。
(2)与生物圈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了
解生物个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及物种共存的生态学意义。可举《狼和鹿》的事例进一步分析物种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观察课件,认真分析资料,小组讨论,交流。
归纳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意义。 通过小组活动、互相讨论交流使学生真实的感受生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 1.利用课件先展示教材中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的相关数据,再呈现我国物种资源面临的现状:
我国物种受威胁的情况也是惊人的,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前的中国,森林覆盖率达 50%,而今天仅有14%还不到。目前,天然森林几乎荡然无存,1962年列入的名录中处于濒危状态的一级保护脊椎动物有27种,到1989年就增加到101种,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百年来,我国约有10余种野生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野马、犀牛、新疆虎等。目前,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鳍豚等2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列举事例,组织学生分析某些物种灭绝或衰减的原因。
(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流泪的白鳍豚”,从白鳍豚的衰减到濒临灭绝,让学生思考其原因。
(2)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识一些外来物种(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花生、大米草等),组织学生结合资料说说它们对当地物种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阅读北大荒停止垦荒的报道,组织学生思考黑龙江垦区停止垦荒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从而进一步分析生物归纳物种衰减的原因,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1.分析数据了解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再有一学生来阅读教师呈现的资料,感受保护生物的紧迫性。
2.围绕老师列举的事例,积极展开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理解人类活动,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以及将来带给人类自身的后果。
1.通过我国丰富物种资源到严峻的现状数据对比,引起学生思想的震撼,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主动的去对资料进行探究、分析。
2.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学校邻近长江地理位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些资料来让学生作进一步的分析,真实感悟保护生物的必要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展示新华社记者邹声文的报道,结合生物物种灭绝墓地照片。
《保护生物多样性路漫漫》
北京麋鹿园里,有一座特殊的灭绝动物墓地,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史上空前的生物灭绝……
 目前,地球上约每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每年有 1.75 万种生物消失.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 1000 倍,比形成速度快 100 万倍。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在刚刚翻过的 20 世纪,110 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和 139 全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现在,全世界还有 5000 多种动物和上万种植物正濒临灭绝。……
2.组织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三大组)
国家政府部门
职能部门及专家组
学生组(自身作为人类一员)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该做些什么?(结合书本知识)
3.多媒体演示归纳我国保护生物的基本措施以及一些自然保护区,选一些学生有所了解的,特别是我省的或家乡的,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DIY。
4.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珍贵水产资源(长江三鲜),组织学生谈谈如何做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阅读该资料,注意其中的一些数据。
分小组积极讨论,制定措施。
选出代表进行交流。
学生参与关注自然保护区,分析保护的主要物种,完成书上的DIY。
积极思考为保护长江水产资源献计献策。
1.通过一些真实的报道,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感并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意愿,并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角色扮演,打开学生的思路,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升华发出倡议 摘录一份学生在世界动物日写的倡议书,加入一些画面及背景音乐《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朗读,增强学生保护生物,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学生朗诵,聆听,感受。 让倡议书和感人的歌声感染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