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8 23: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五四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如图)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3.“埃及开罗是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相交融、东西方色彩相辉映的城市。郊外的荒漠、骆驼……仿佛把人带回到三四千年以前的法老时代。”在埃及开罗最吸引游客的古代遗迹应该是(  )
A.
B.
C.
D.
4.埃及是一本厚重却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自然探索……走进古埃及的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提倡改革的法家思想
5.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6.下列图片探究的主题最合适的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
D.古代西方文明
7.《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被誉为文明的象征之一。该法典诞生于(  )
A.两河流域
B.长江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8.宗教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你知道我们经常说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因果报应”“下辈子”等与下面何种宗教有关(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下面示意图正确反映了某宗教的传播路线,由此推断这一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0.某国的媒体常有关于青年男女结婚,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被父母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这个国家是(  )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以色列
二.填空题
11.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古埃及奴隶制国家。 
 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12.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法典。
13.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14. 
 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辨析题
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整个社会的人分成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不得往来。
错误: 
 
改为: 
 。
16.两河流域的《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改正: 
 。
17.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
改正: 
 。
18.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改正 
 。
四.材料题
19.阅读下列图片,探秘人类古老的文明。回答问题
问:(1)图1反映的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
(2)图2人物是谁?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他应该属于那一名称的等级?该宗教何时传入我国?
(3)图3这一美丽的景观应该是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该流域的人们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
(3)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材料三: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
(1)材料一图中所示是哪一文明古国的遗存?被称为什么?它在古代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如何?请再举出一个这个古国的文明成果?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这是古代哪一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献?从法典内容看,它维护的是谁的利益?法典中体现了该国王的一大特征是什么?该文明成果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材料三反映了古印度的什么制度?是什么人制定的这一制度?他们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故选:A。
2.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就是乔达摩?悉达多。
故选:A。
3.“埃及开罗是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相交融、东西方色彩相辉映的城市。郊外的荒漠、骆驼……仿佛把人带回到三四千年以前的法老时代。”在埃及开罗最吸引游客的古代遗迹应该是B选项中的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选:B。
4.古埃及这颗明珠所散发出的光芒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选:B。
5.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A。
6.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所以图片反映了古代亚非文明。BCD选项没有体现。
故选:A。
7.《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中下游,故A正确;B项长江黄河流域诞生的是中华文明,与题意不符;C项尼罗河流域诞生的是古代埃及文明,与题意不符;D项印度河流域诞生的是古代印度文明,与题意不符。
故选:A。
8.题干给出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因果报应”“下辈子”等都与佛教有关。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
故选:A。
9.题干给出的是佛教传播示意图。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
故选:A。
10.青年男女结婚,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被父母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最可能出现在印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故选:A。
二.填空题
11.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答案为:埃及;汉谟拉比法典。
12.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汉谟拉比。
13.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汉谟拉比法典》。
14.古埃及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故答案为:
法老;汉谟拉比。
三.辨析题
15.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改为:印度的种姓制度。
1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7.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古代埃及改为古代巴比伦.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故答案为:×;改正:把起源于中国改为起源于印度。
四.材料题
19.(1)图1是《汉谟拉比法典》.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以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图2是释迦牟尼。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因而悉达多属于婆罗门。西汉时佛教传入我国。
(3)图3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古代埃及人还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故答案为:
(1)奴隶主;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刹帝利;西汉末年。
(3)尼罗河;象形文字。
20.(1)依据材料一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据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可知,婆罗门是印度种姓制度的最高等级;刹帝利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第二等级;吠舍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第三等级;首陀罗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
(3)根据材料二的“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源于大河流域,是奴隶制的文明。
故答案为:
(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奴隶主阶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源于大河流域,是奴隶制的文明。
21.(1)材料一图中所示金字塔是古埃及的遗存,被称为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反映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的文明成果还有象形文字等。
(2)由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可知,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法典中体现了该国王的一大特征是家庭奴隶制。
(3)由材料三“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可知,这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特权利益,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古埃及;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反映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象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家庭奴隶制;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为法典。
(3)种姓制度;雅利安人;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特权利益;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