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9 14: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五四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专项斗争中的响亮口号。1839年,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是(  )
A.林则徐
B.丁汝昌
C.左宗棠
D.邓世昌
2.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B.教训清朝使其顺应列强的要求
C.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3.我国现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在清朝中前期我国地域要比现在还要广阔,近代历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马克思曾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获得赔款2100万银元
B.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C.开放五处口岸通商
D.允许在通商口岸修建工厂
5.“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1839年6月3日,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专程前来参观销烟。传教士裨治文在任职的《中国丛报》中记述:“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这表明(  )
A.虎门销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B.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中坚定的决心
C.禁烟斗争严重侵犯了英国的利益
D.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线
7.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某一次侵略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对鸦片战争后影响的评价
B.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指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D.负面作用是指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8.在谈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海军上尉巴吕直言不讳:“野蛮战争的邪恶,必然导致这些与我们自诩的文明格格不入的种种行径。”这里评说的史实是(  )
A.贩卖鸦片
B.割占台湾岛
C.火烧圆明园
D.占领南京城
9.1856年,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这一事变(  )
A.使北伐军逼近天津后全军覆没
B.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C.导致《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D.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0.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获得大量赔款
二.填空题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
12.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1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4.近代史上查禁鸦片、领导销烟、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 
 。
15.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三.辨析题
16.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发动了第一次对华侵略战争,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7.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错误 
 
改正 
 。
1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开放广州、厦门、杭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错误: 
 
改正: 
 。
1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错误: 
 改正: 
 。
20.火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判断: 
 
改正: 
 
四.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动?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2)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给哪一个国家?
(3)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里?
(4)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打劫?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通过瓷器及茶叶贸易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而西方廉价的纺织品、工艺品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这显然无法满足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需要,因此鸦片战争无法避免地发生了。
﹣﹣摘编自李事明《鸦片战争对沿海居民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政治上,割让香港使英国获得了一个在中国做进一步扩张的立足点;开放五个口岸使外国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区;而损失前述之三种国家主权(核定关税、治外法权、最惠国待遇),则使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经济上,核定关税率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和叛乱。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位于福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名称。并归纳这些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触发“爆炸性事态”的表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故选:A。
2.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而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的权益。
故选:C。
3.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西北和东北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故选:D。
4.据“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可知,这里“更多的好处”指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故选:B。
5.从材料中的“兄弟”、“一秤分”、“天国”等信息可知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6.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据题干“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鸦片战争后影响的评价,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指学习西方近代文明,负面作用是指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对题干理解不正确的是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故选:B。
8.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题干中的“导致这些与我们自诩的文明格格不入的种种行径”指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做法。
故选:C。
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韦昌辉杀了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B符合题意。
故选:B。
10.据题意“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故选:C。
二.填空题
11.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故答案为:
《南京条约》。
12.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答案为:俄国.
13.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鸦片战争。
14.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故答案为:
林则徐;洪秀全。
1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
鸦片战争。
三.辨析题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华民族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
把“美国”改为“英国”。
17.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答案为:
错误:英国;改正:俄国.
18.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故答案为:
错误:杭州;改正:福州。
19.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
故答案为:
错误:八国联军;改正:英法联军。
20.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八国联军改为英法联军。
四.材料题
21.(1)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就在19世纪上半期向中国无耻的走私鸦片,以获取巨额利润。
(2)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可以看出,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严重危害到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清朝一些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要求严禁鸦片,于是道光帝就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在广东,林则徐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进行了著名的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3)阅读材料二可知,从中英之间的武器对比来看,中国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处于劣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武器的落后是由于制度造成的,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英国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严重危害到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举动:清朝一些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要求严禁鸦片,道光帝就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在广东,林则徐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进行了虎门销烟。
(3)中国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处于劣势。不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
22.(1)本题关键信息“1840年”可知是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据所学知,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同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材料二描述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景,它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国和法国,“夏宫”是指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答案为:
(1)第一次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英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2)《南京条约》;香港、英国。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圆明园。
(4)“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3.(1)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通过瓷器及茶叶贸易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而西方廉价的纺织品、工艺品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国与西方贸易存在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西方工业品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无法满足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需要。
(2)根据材料二,位于福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名称是福州、厦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理位置上看,《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3)根据材料三,鸦片战争触发“爆炸性事态”的表现是:在政治上,割让香港等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经济上,核定关税率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破坏了中国的手工工业,引起了社会的动荡。
故答案为:
(1)中国与西方贸易存在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西方工业品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无法满足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需要。
(2)福州、厦门;东南沿海地区。
(3)在政治上,割让香港等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经济上,核定关税率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破坏了中国的手工工业,引起了社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