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1.透明与不透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1.透明与不透明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8 21: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名称 11、透明与不透明 课型 实验课
教学
分析 学习者
分析 我从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整合,采用新理念新教法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集体讨论释疑,以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仔细观察,深入探究“物体的透光性”的关系。其次,学生动手实验,感受探究的乐趣。第三,恰当运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课堂上我抓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自感悟“物体成像”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按照物体的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 1、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科学知识 1、能具体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2、能正确说也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STSE 1、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预习 作业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教学 重难点 对物体按透光程度进行分类
教学 准备 手电筒、黑屏、光滑玻璃、毛玻璃、棉布、矿泉水瓶、塑料袋、玻璃纸、硬纸板、金属块、
蜡烛、小动物
板书 设计 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及 所需时间 教学预设 学生活动清单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二、光能透过哪些物体?(活动时间为20分钟)
三、影子
(大约10分钟)
四、拓展
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阳光是怎样进入房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透明与不透明》
(一)透光实验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同学们动手摸一摸,眼睛看一看,都有哪些物体?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盘子里的物体你?
师:请大家大胆地猜测一下,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这些物体后能透过吗?
师:我们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家合作的能力是无限的,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猜测的答案写在记录单上,可以写序号。
师:找一个小组汇报
师:我们要想知道我们猜想的对不对,必须要怎么办啊?
师:开始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提些要求:布置活动要求
师:教师巡回指导
1、、由于学生判断的差异性,分类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时就帮助学生弄明白分类的标准。
2、难点出现会在透明与半透明材料上。教师要选用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演示,使学生认识到:透明物体能让光通过,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师:活动结束,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师:通过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我们知道了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物体现象是不一样的,
如;像光滑玻璃这样的材料光能通过,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物体是透明的,我们可以根据透光程度把物体分为三类: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出示幻灯片)
(二、)认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体的实际用
途:(出示幻灯片)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同学们知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出示幻灯片)生活中的各种灯罩)
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人类很聪明、非常有智慧,充分发挥透明、不透明物体的特征制造了许多产品。
现在我们知道,1、透明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2、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3、不透明物体几乎不能让光通过。那么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影子图片
(出示影子幻灯片)
师:你会制造影子吗?
老师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能自己设计实验吗?(蜡烛、动物玩具、白墙当屏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请同学们带上一个小任务去完成这个实验。
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每个方向都要慢慢的、反复的移动蜡烛三次,仔细观察影子有什么变化?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光照射在不通明的物体上时会形成影子,影子的变化是随光源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师:生活中,人们利用影子做什么?
(出示幻灯片)课外拓展:
师: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学们多动手、多动脑去发现科学,应用科学。
师:下课
生:有阳光、、
生:通过窗户透过去的,因为窗户是透明的、、、、、
生:光滑玻璃、毛玻璃、棉布、塑料袋、 矿泉水瓶、、、、
生:有的能 、有的不能、
生:小组讨论交流,并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
生:用实验来验证以下,
实验操作步骤:
1. 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分工,一位同学将一张黑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
2.另一位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与黑卡纸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大约10厘米左右;
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子上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黑卡纸之间,使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要近一些,然后观察黑屏上的情况。并及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上。
4、更换被测物体时,保持这一距离不变。
生:1、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透明的、
2、只能让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半透明的
3、几乎不能让光通过的物体是不透明的。
生: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浴室的窗户玻璃通常用毛玻璃和花玻璃做的。透明的玻璃经常用在教室和办公室的窗户或门上。也可以用于制作光学仪器;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等
生:用不同的材料做灯罩,在不同的用途中达到满意的透光效果。

生:影子
生:会,点燃蜡烛摆上白屏,把不透明的物体放在白屏前面,然后白屏上就出现影子了。
分组活动开始!
生:小组代表汇报活动时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向前——影子变大
蜡烛向后——影子变小
蜡烛向左——影子向右
蜡烛向右——影子向左
蜡烛向上——影子向下
蜡烛向下——影子向上
生:1、用影子原理发明电影、皮影戏、等 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学生成功迈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放眼生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服务于生活。)
注意安全:(1)别让玻璃弄伤你的手哟
诱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在玩中体验学习,放手让学
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课外探知欲望,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注意安全:别让蜡烛烫到或烧到你的手哟!用完后的火柴杆要放在污物盘里面!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课外探知欲望,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家庭作业 ?
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如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去呢?《透明与不透明》一课的教学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