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词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以及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2、在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词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以及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在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
1、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开始播放歌曲《烟花三月》,让学生伴随着歌声进入这堂课的学习。聆听歌曲完毕,老师问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她唱的是哪个地方?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扬州。”这首歌曲的名字是《烟花三月》,我们会想到李白有一句著名的诗句“烟花的三月下扬州”。这首歌把扬州唱的这么美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扬州早在唐代就因为繁华富庶而名甲天下。当年李白送他的好友到扬州去了,今天老师也送大家到姜夔笔下的扬州去看看,那是什么样子?
2、作者简介: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身份出入于公卿之门。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3、创作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
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二、初读探情此词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序和词。老师先范读词序,之后学生读词
1、老师诵读分析小序部分。内容:词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点明感情基调: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悲切伤感之情。
2、一生范读词正音,尝试带着从序初读到的今昔对比之感读词。全体学生齐读。三、再读析情
1、提出问题:“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你也能读出这种情感吗?请结合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提示;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首词,来分析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到底落脚在何处,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分组进行上下阕的学习,之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2、小组展示,教师指导解析上片: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用典、对比“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移情于物
作者使用了移情于物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
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视听结合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解析下片:(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用典
虚写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今昔对比物是人非,凄清冷落(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虚拟想象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小结:悠悠扬州路凄凄《黍离》情
四、重读悟情
1、听名家朗读,感受艺术的演绎
2、结合本词特点指导学生朗读慢词,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而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比较长。朗读指导:节奏——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情感——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3、学生展示朗读五、拓展训练要求:请补齐这首绝句,试着使用一种或以上的艺术手法。
小诗寄情和姜夔春风十里()()(),废池乔木()()()。
桥边红药()()(),难赋空城()()()。
六、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姜夔的这首《扬州慢》,这是姜夔他看到了一座空城这样残破的景象之后沉痛的感怀。他追忆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那样一番繁华的景象。虽然说深情难赋,但仍要赋以深情。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难以割舍的故国情怀。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繁华富足的时代,也应该要树立这种民族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这是我们应该从古人文字背后所要学到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有所领悟和体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