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结果如何?
结果: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工人运动的失败给中共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的同盟者是谁(派别),然后又是如何开展革命的?
第15课
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2.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
3.掌握北伐战争的基本史实。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
5.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6.学习孙中山愈挫愈勇、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志士的壮烈之举;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孙中山从俄国和中国一些实际形势中,看到了一定的曙光……1923年1月26日,发表了《孙文与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是一支“非常崇拜新思想”的新生的社会力量……
——张冲:《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基础》
反思:要联俄联共。
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国民党进行什么反思?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思呢?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原因: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失败,孙中山深感必须改组国
民党,为它输入新鲜血液,才能挽救革命。
共产党
国民党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孙中山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希望改组国民党
时间
地点
1923年6月
广州
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会址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合作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旧三民主义
民权
民生
民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
民国
平均
地权
联共
扶助农工
联俄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强调反帝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人
3.合作发展
——创建黄埔军校
条件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军校总理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部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胡宗南
徐向前
左权
罗瑞卿
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意义
1926年、广州
蒋介石
时间及出发地:
总司令: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目的:
二、北伐胜利进军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战争前形势及对象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直系:吴佩孚 兵力20万
湖北
广东
广西
皖系:孙传芳
兵力20万
奉系:张作霖 兵力35万
交战双方
广东国民政府兵力约10万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
╳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上海
汀泗桥
贺胜桥
北伐的进程
1.进军路线
3.重要战役
2.主战场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湖南、湖北
叶挺
汀泗桥战役
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军事家。1919年投身民主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队,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北伐名将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主要
战绩: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北伐目的明确,战术方针正确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
——《叶挺传》
将士浴血奋战,中共模范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简史》
苏联大力援助,有力支持
材料五 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北洋军阀失道,各自为战
材料六 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北伐出师有名,人民支持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战争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
2.国共两党齐心合作。
3.作战方针正确;各个歼敌。
4.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原因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蒋介石
汪精卫
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叛变革命
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叛变革命
影响: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也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2)表现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建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统一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专列被炸(1928年)
1928年,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全国的统一。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启示?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并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导致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当敌人发动进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启示:
共产党应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并建立人民军队。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高潮——
北伐战争
1926-1927
目的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进军:
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的失败
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失败原因
1927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8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广州
湖南湖北
江西
南京
福建
浙江
上海
国民大革命
准备
结果:
课堂小结
广州
1.《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2.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C
C
课堂小练
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北伐战争失败
4.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C
A
课堂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