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9 16: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文学常识。
2.熟练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诗。
3.品味语言,感悟诗歌意境,了解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
2.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观沧海
自主研习
原文赏析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观”字统领全篇,体现本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实景描写。实写俯瞰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描写时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运用想象与夸张进行虚写,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达诗人想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特色赏析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作者将对大海的实景描写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借大海的壮阔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巩固练习
1.诗中描写岛上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描写风起波涌,表现大海的壮阔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通过夸张想象,表现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交代观海地点,统领全篇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若”字表明是虚写,说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6.这首诗以“观”字总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立志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开阔胸襟。
7.下列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自主研习
原文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情景交融,渲染了愁苦、悲凉的气氛。“五溪”极言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辛,寄托了作者的担心、牵挂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把“明月”化身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将带着“愁心”陪伴远行的朋友。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主题思想
本诗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特色赏析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巩固练习
1.通过两个意象,借景抒情,渲染出悲凉的氛围,表达离别的愁绪和忧虑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借明月形象地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答: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烘托)暮春环境,表达离别的愁绪和忧虑。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句写得极妙,试简析其妙处。
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友人奔赴远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助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作者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要经过五条溪流才能到达的惊讶,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结尾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D.“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这里作者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
自主研习
原文赏析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紧扣题目,以对偶开头,写人在他乡的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富有情趣。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蕴含了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设问。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诗人去吴中途经北固山时所写。全诗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特色赏析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巩固练习
1.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答:“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一帆悬”的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小景衬托大景,以小见大,起到了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5.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答:“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的景象,显得广阔浩渺,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6.自选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
示例:(1)景、情:残夜将尽未尽之际,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2)理: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时令景物的描绘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着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3)修辞手法:“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序的更替,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蕴含着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情、景、理融为一体。
7.(2020新疆中考)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天净沙·秋思
自主研习
原文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白描手法,用九个意象(景物)叠加,构成一幅萧瑟的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为末句抒发“断肠人”的情感做铺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主题思想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凉悲苦之情。
特色赏析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借景物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表达作者漂泊异乡的凄苦与孤寂之情。
巩固练习
1.“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借助枯藤、老树、昏鸦等具有明显深秋特色的景物,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枯藤老树昏鸦”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黄昏时分,一棵缠着枯藤的老树上,盘旋着数只归巢的乌鸦。
4.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