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默读全文,掌握重要的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感悟哲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培养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课前导学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词语释义
zhuó人( 灼 ) 厌倦( juàn ) 附和( hè ) 突兀( wù ) 怦怦( pēng )
晕眩( yūn xuàn ) 安慰( wèi ) 凌乱( líng ) 惊讶( jīng )
恍惚( huǎng hū ) 畏惧( jù )抽噎( yē ) 嗓子( sǎng )
shēn yín( 呻吟 ) 天旋地转( xuán )
词语释义
耸立: 高高地直立。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突兀:高耸的样子;突然,出乎意外。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参差不齐:本义为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自主探究
1.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含义?
答:走完一步,再走一步,而且要认真地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个小困难克服之后再克服另一个小困难,最终克服大困难。
2.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突出“酷热”?
答:正是因为天气酷热,所以伙伴们才想到去悬崖上透透气,凉爽凉爽。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答: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他懂得怎样训练孩子,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课文中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他并没有跑上去救孩子。因为父亲深知,如果自己救孩子,孩子的能力就毫无长进。父亲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证明,作者确实获得了永生难忘的经验。
4.“我”爬下悬崖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答: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继而,有了信心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随后,信心大增(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最后,有了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5.“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些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为下文写“脱险”做铺垫。
6.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不要小看这“一小步”,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尝试中获得成功,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起来。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才能克服困难。
课后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哭泣(kū) 酷热(kù) 峭壁(qiào) 不能动弹(tán)
B.崩坍(bēn) 蓬乱(pénɡ) 降临(lín) 令人畏惧(jù)
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晕车(yùn) 头晕目眩(xuàn)
D.陡峭(dǒu) 悬崖(yá) 摔死(shuāi)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厌倦 灼烧 天旋地转 惊慌失错
B.酷热 突勿 变化莫测 哄然大笑
C.呻吟 抽噎 随声附和 参差不齐
D.安慰 幕色 气喘吁吁 神情恍惚
3.(2018怀化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4.(2019昆明官渡区二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为了避免上学不迟到,李明特意提前了十分钟出门。
B.维生素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维生素。
C.学校应当建立并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处理制度,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D.在重温经典的过程中,使我们有了许多新发现,收获了有益的道理。
5.(2019云南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
②在40年的时间里奋起追赶、拥抱现代化
③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④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
⑤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A.④②③①⑥⑤ B.④②①③⑥⑤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④①⑥⑤③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社会责任】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准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请你为学校的“环保教育”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2)请你就“环保知识”展开问卷调查,从不同角度设计两个问题。
示例:①你认为你居住的地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②你参加过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吗?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人文情怀】
父亲的光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企业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来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父亲又大病一场,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②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拮据起来。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③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亲与母亲那熟悉的谈笑声,这声音非常悦耳。
④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
⑤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称秆边看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⑥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
⑦在弄清楚了父亲在挖藕的地点后,每个周末的中午就由我给父亲送饭菜和酒。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只望到黑茫茫的一片,我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来回地跑,不停地呼喊,北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焦急万分,怕饭菜很快凉了,更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沿着风干了的湖泥,我爬上了一个干枯的泥堆,四下望了望。
⑧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⑨我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哪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那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冷得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擦了擦鞋子上的泥,抹干了眼泪。他一边打开饭盒,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里面看不见,他开着一个矿灯。
⑩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从村干部到厂里的中层领导,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顺利,中年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那段最困难的年月,应该是父亲人生最为灰暗的日子。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父亲的光”的理解。
答:(1)表层含义:指父亲在泥坑里挖藕时矿灯发出的一丝微弱的亮光。(2)深层含义:在全家最惶恐、最无助、最没有方向的时候,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像一盏灯一样给全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9.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
答:“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的意思。这里表现出父亲工作时间之久,描绘出父亲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状态。
(2)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
答:“汹涌”是(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的意思。表现了“我”害怕父亲出事,突然看到父亲安然无恙后,委屈、激动、惊喜的心情。
10.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描写挖藕地点的环境和天气状况,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父亲劳动环境的恶劣,突出了天气的严寒和挖藕的艰难,有力地衬托了父亲勤劳、能吃苦的形象。
11.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1)内容上:议论抒情,升华情感,深化主题,画龙点睛。(2)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12.读完本文,说说你对“父亲”形象的理解。
示例:父亲,一个简单的称呼,却有着深沉的内涵。父亲是伟大的,如屹立不倒的山峰一样,为全家人撑起一片天,父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应该尊重、爱戴我们的父亲,学会表达对父亲的爱意。
创新写作
13.每个人都经历过人生的第一次,或者胆怯害怕而畏缩不前,抑或满心的欣喜期待……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写一写。
示例:
九岁那年妈妈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由于我不会骑,也不敢骑,车一直放在那里,好久没动过,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学骑车。
今天是个大晴天,妈妈带我到体育广场学车。开始我有点胆怯,不敢上去,担心从车上掉下来会摔成骨折,妈妈便说:“别怕,我在后面扶你。”于是我便放心地骑了上去。
过了一会儿,我回头一看,妈妈没在后面扶,顿时慌了手脚,从车上摔了下来。我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说:“我不学了。”“我看你是学不会。”“谁说的?我骑给你看。”经过妈妈的刺激,我终于又上车了,妈妈帮我扶了好长时间,然后说:“我放了。”“别。”没等我说完,妈妈已经放了,车子顿时变成了个不听话的孩子左弯右拐。我高度集中注意力稳稳地扶住车把手,两脚使劲蹬脚踏,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了。
几个星期下来,我大有长进,竟然和别人比起车技了。没想到正当我得意时却一头撞到了墙上,我的额头立刻肿了起来,好疼啊,从此自行车又遭到了冷落。
过了好几个月,我又忍不住开始学车,比第一次还苦,但看着别人骑得如鱼得水的样子,我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一个月,两个月……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