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9 20: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故 乡
【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阴晦(huì) 
 蓬隙(xì) 
 萧索(xiāo) 
瓦楞(léng) 
潮汛(xùn)
B.胯下(kuài)
祭祀(sì)
毡帽(zhān)
竹匾(biǎn)
秕谷(bǐ)
C.恣睢(suī)
伶俐(lì)
颧骨(quáng)
折本(shé)
愕然(è)
D.应酬(chóu)
瑟索(sè)
寒噤(jìn)
惘然(wǎng)
嗤笑(chī)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建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五行缺土”中“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五行缺土,不吉利,补救的办法是,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
C.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封建社会的大家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由一房固定主持,称为“值年”,祭品用的肉食动物叫作“牺牲”。
D.打拱,一种礼节。两手抱拳,左右略微摆动,是日常礼仪的一种。
3.(1)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入宋江哭泣的原因。
《水浒传》
  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抱住。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燕顺、石勇两个劝道:“哥哥且省烦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在讲述梁山好汉故事前,先写高俅发迹。请分析小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二、三陈述理由。
材料一: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致赵其文》)
材料二: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材料三: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生命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诗阅读欣赏】
建议用时:20分钟 实际用时:__________ 满分:16分 实际得分:__________
故 乡
靳云鹏
①上午和母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②天气不错,阳光很好,虽已深冬,也并不觉得寒冷。
③先到了一个故友家,一下车,我们就被憨厚的笑容和质朴的寒暄包围了。家长里短,问寒问暖,一杯茶还没喝完,就有人续上了滚烫的水。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尽管我分明感觉到自己与他们其实还是没有什么分别,除了岁月的风霜写在各自的脸上;我只是有些心不在焉,心里总是惦着老屋。
④终于瞅了个空,径自向我的老屋走去。说是老屋,其实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说法,因为那里也只剩下一块宅基地了。但是,我还是愿意一去。
⑤一出大门,眼前是一片荒凉,看不见几个房子,几乎没有任何参照物;可我走的还是二十年前的路线,虽然脚下确乎没有任何踪迹,应该已经算不得路,但方向却更加清晰、固执。举目远望,微微起伏的地表,草草地勾勒出粗犷的线条;路旁那几株红柳还在,依然虬曲遒劲,像是我的航标;待走近了细看,才发现它们的根部已经在皑皑的盐碱物中腐朽——所谓遒劲,不过是被时光凝固的姿态罢了。然而,路边那几丛在春日里率先泛绿在寒风中簌簌发抖的芨芨草呢?那几个被村民遗弃在路边生了苔锈的碌碡①呢?那些连绵的场圃和堆积如山的秸秆呢?还有那几条从场圃里冷不丁地窜出来吓我一身冷汗的奸猾的狗呢?
⑥什么也不复存在了,连一道沟一道坎也看不见了。是年复一年萧冷的无情的雨冲刷了它们,还是日复一日寂寞的善变的风填平了它们?一切,只留给遥远的记忆,收藏在我单薄的行囊中。
⑦急行几步,我准确地来到了我的老屋。这里不过是一个矮矮的土堆,几步跨上去,刚立住脚跟,记忆的闸门便轰然打开,旧时的情景如浩浩长风扑面而来。
⑧一切如在昨日,却又恍如隔世。我有些慌乱地在四边转了几圈,试图找到那一段低矮的土墙的痕迹,那是我们从田地里劳作晚归后小憩的地方,在多少个夏日黄昏炊烟初起的时候,那里曾响起我清扬的笛声。那一排小平房也只剩了几块风化殆尽的土坯,那是我们姐弟几个夏夜纳凉的绝佳之地,几个人躺在房顶上,正对着满天繁星做无穷无尽的遐想时,却听得几声狗叫,起身惶然四望,却是晚归的村民走过。那间小小的炭房更没了痕迹,里面的炭块总是存放得很少,那些年的冬天似乎总是特别寒冷而漫长……
⑨所有的追寻都是徒劳,我只好慢慢地坐下来,闭上眼睛,去静静地感觉故乡清冷的风吹过我的面庞。
⑩离开故乡真的太久了。就在这个光秃秃的土堆上,我却像回到了真正的家,那沧桑厚重的回忆给我以真实的回归。年少离开的时候,我应该是带着行囊的;而今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时回到这里,似乎依旧是孑然一身。我是从何时开始背负着一个理想的空壳在行走?在我日渐麻木之前的那悄然逝去的青春年华可曾有过我心的追逐?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②?”生命的坚持与生存的法则总是难于抗衡。从寂寂乡村到喧嚣城镇,从不名一文到略显小资,原以为这十数年的奋斗是一个接近梦想的过程,回头一望,只看见来的路上荒草连天。辽远简陋的农村天地,曾给了我对自身美质不断发掘与拂拭的空间;而如今,我的所谓奋斗,却只是对自我生存潜力的挖掘,只是为着生存的本能反应罢了,因之衍生的则是按捺不住的浮躁与极力掩饰的虚伪。于是,渐行渐远,我离开了原来的自己。梦想的行囊,其实从未打开过。
梦想如果能彻底遗忘,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而我,竟是终不能忘。故乡,总给我以特别的清醒。在她的荒凉与清寂中,我可以张开肺叶大口地呼吸,不必在意空气的污浊,还可以看呆笨的灰雀扑棱棱从身边飞过,不必在意旁人的眼光;而这种唯我与忘我,源于最质朴的干净,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
正想着,听到不远处有人喊我吃饭,我起身应了声,默然离开。(选自《散文选刊》)
【注释】①碌碡(liù
zhou):石制的圆柱形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用来轧谷物,平场地。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语见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陶公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5.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什么作用?(4分)
一下车,我们就被憨厚的笑容和质朴的寒暄包围了。家长里短,问寒问暖,一杯茶还没喝完,就有人续上了滚烫的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阅读本文与鲁迅的《故乡》,回答问题。(8分)
(1)鲁迅在《故乡》一文中,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叙写了故乡的变化。结合本文的结尾部分,说说故乡对本文中“我”的理想来说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画波浪线部分与下面的【链接材料】都有对环境的描写,试比较两处描写作用的异同。(5分)
【链接材料】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选自鲁迅《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课文拓展】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①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②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③而功侈,民不劳④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⑤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⑥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⑦,其于风教岂曰小补⑧之哉!(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改)
【注释】①重:敬重。②翘然:挺立的样子。③费:浪费。④民不劳:不劳民众。⑤祠于:被祭祀。⑥羁旅:寄居他乡。⑦尊贤厉俗:尊敬贤者,激励世俗。⑧补:补益。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同“嘱”,嘱托)   
B.临于官道者为门(靠近)
C.夫世称子美者(称赞)
D.轩然与之并(合并)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崇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意写作】
11.研学活动即将结束,小舟、小嘉觉得收获很大,打算以“重走‘一大’路”或“访古探幽”为主题,为学弟学妹做一个“南湖半日游”的研学行程规划。他们邀请你共同完成。
请你借助右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水域),参考答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完成这个研学行程规划。
要求:①根据选定的主题设计一条路线,起点为会景园。②在行程中安排三个活动。③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④不超过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故 乡
1.D(解析:A项中“蓬隙”应写为“缝隙”;B项中“胯”应读为“kuà”;C项中“颧”应读为“quán”,故选D。)
2.B(解析:A项中鲁迅,原名周树人,而非周建人;C项中由各房轮流主持;D项中是上下略微摆动而非左右。)
3.(1)宋江接到家书,得知父亲去世,未尽孝道而哭泣。
(2)写高俅发迹,意在表明乱自上作,体现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正义性,更好地揭示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4.示例:我认为鲁迅属于绝望而反抗者,从“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没路的地方”可见鲁迅认为希望是不确定的,现实缺少可走的道路;从对“路”的开辟中可见鲁迅认为必须反抗现实、开辟道路才可能创造希望。
5.①心不在焉 ②来到老屋 ③喜悦又失望 ④离开老屋(每格1分)
6.运用对比手法,用故友的热情与自己的心不在焉形成对比,写出了故乡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自己对老屋的惦记和对理想的坚持。(写出对比手法得1分,写出作用得2分,语句通畅1分)
7.(1)故乡让“我”清醒反思自己的理想,(1分)帮“我”找回一度迷惘的理想,给“我”实现理想的勇气。(2分) (2)相同:都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故乡的荒凉、没有生机,抒发了作者的失落、无奈之情。(1分) 不同:本文通过环境描写,引起下文关于故乡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梦想、生活的反思。(1分) 【链接材料】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了自己与杨二嫂、闰土再见时看到他们发生巨大变化的悲凉心情,以及自己理想的茫远。(结合材料分析得3分)
8.D(解析:“并”在这里解释为“一起、一并”。)
9.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
10.诗歌的卓越成就,孝友忠信的品节。 示例: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句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诗人看到山河破碎,思念生死不知的兄弟,既怀家愁,又忧国难,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译文】成都草堂,是唐代杜甫的故居。草堂多次被废弃,都重新再盖,(因为大家)敬重他的人品。现在重新修缮的举动,是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议的。建成后,成都府同知吴君廷拿出信和(设计施工)图,嘱托我来记录这件事。
(草堂)挺立而起,靠近官道的是门。门的后面是祠堂,祠堂后面是书院。引入水流,在上面搭桥,方便往来。弘治庚申的春天开始修建,这年秋天修建完成,没有费很大财力而功劳很大,不劳民众而事情完成了。
世人称赞杜甫,大概是因为他是诗人。我认为杜甫在作诗方面达到了极点,但杜甫被人敬重不只是因为他的诗。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子美的草堂,人人都知道,这难道只是因为他的诗?四川自先秦以来,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几个人。像秦朝的李冰,汉代的文翁、孔明,都是因为他们的功德而美名远扬。但是子美仅凭自己是寄居他乡、穷困的人,就和他们一起受到人们的敬重,这的确不只是因为他的诗歌(出名)。子美的为人,孝顺父母、对兄弟友爱、为人忠诚信实,具备高尚的节操,读他的诗,考察他内心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这些)都一一可见。写在他坟墓上的文章,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呜呼!这怎么算充分了解子美呢?在当时不被人了解,但被后人所了解,一辈子是短的,世世代代是长的,子美的名声就像草堂,可以和天地一起留存下来。今天各位的行为,是在尊敬贤者,激励世俗,这对于风俗教化怎能说是小小的补益呢!
11.示例一:“重走‘一大’路”主题。从会景园出发,在南湖渡口坐船至湖心岛,登临烟雨楼,了解南湖的前世今生;然后前往“一大”纪念船,瞻仰红船,聆听和感受当年发生在烟雨南湖中的“一大”故事;随后回到会景园,徒步去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展览,浏览或听取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 示例二:“访古探幽”主题。上午8∶00
会景园前集合,在南湖渡口乘船前往湖心岛。第一站到烟雨楼,参观楼内景观,欣赏南湖风景。第二站游访“鉴亭”,了解许瑶光与“鉴亭”的历史渊源。第三站到“来许亭”,了解“来许亭”的由来,感悟许瑶光与嘉兴的历史渊源。大约11∶20,乘船返回,结束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