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岔气(chà)
宝钗(chā)
铁锨(xiān)
B.琥珀(pò)
侍立(shì)
筵席(yàn)
C.篾片(miè)
砒霜(pī)
发怔(zhènɡ)
D.银箸(zhù)
撮弄(zuō)
李纨(wán)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D.“麈尾”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麈,指马一类的动物。
3.《水浒传》末章有诗云:“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水浒人物命运确乎令人唏嘘。又有诗云:“千里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水浒之人物亦令人敬仰。请选择下列人物中的一个谈谈你的理解。
①李逵 ②林冲 ③武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开展“走进《红楼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将下列与《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①刘姥姥进大观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黛玉葬花——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贾宝玉住在小西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贾府的大观园——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林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做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红楼梦》,于是为________(人物)写了一段推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诗阅读欣赏】
建议用时:23分钟 实际用时:__________ 满分:13分 实际得分:__________
古典名著中的饮食
材料一:《红楼梦》——茄鲞
小说第四十回:
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子一拌就是。”
材料二:《儒林外史》——马二先生的吃
小说第十三回马二到公孙蘧家拜访:
说着,里面捧出饭来,果是家常肴馔:一碗炖鸭、一碗煮鸡、一尾鱼、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马二先生食量颇高,举起箸来,向公孙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这鱼且不必动,倒是肉好。”当下吃了四碗饭,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里面听见,又添出一碗来,连汤都吃完了。抬开桌子,啜茗清谈。
小说第十四回马二游西湖: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桔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马二先生也倦了,直着脚跑进清波门。到了下处,关门睡了……
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屋后一进,窗子大开着,空空阔阔,一眼隐隐望得见钱塘江。那房子,也有卖酒的,也有卖耍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茶的,也有测字算命的……马二先生正走着,见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马二先生别转头来就走,到间壁一个茶室泡了一碗茶。看见有卖的蓑衣饼,叫打了十二个钱的饼吃了,略觉有些意思……
马二先生起身出来,因略歇了一歇脚,就又往上走。过这一条街,上面无房子了,是个极高的山冈。一步步上去,走到山冈上,左边望着钱塘江,明明白白……马二先生心旷神怡,只管走了上去。又看见一个大庙门,摆着茶桌子卖茶。马二先生两脚酸了,且坐吃茶。吃着,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又遥见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隐忽现。马二先生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吃了两碗茶,肚里正饿,思量要回去路上吃饭。恰好一个乡里人捧着许多烫面薄饼来卖,又有一篮子煮熟的牛肉。马二先生大喜,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就在茶桌子上尽兴一吃。
材料三:《水浒传》——饕餮宫廷宴饮
小说第八十二回有一段宋徽宗赵佶御宴的诗歌化的描写:
筵开玳瑁,七宝器黄金嵌就;炉列麒麟,百和香龙脑修成。玻璃盏间琥珀钟,玛瑙杯联珊瑚斝。赤瑛盘内,高堆麟脯鸾肝;紫玉碟中,满饤驼蹄熊掌。桃花汤洁,缕塞北之黄羊;银丝脍鲜,剖江南之赤鲤。黄金盏满泛香醪,紫霞杯滟浮琼液。宝瓶中金菊对芙蓉,争妍竞秀;玉沼内芳兰和菡萏,荐馥呈芬。翠莲房掩映宝珠榴,锦带羹相称胡麻饭。五俎八簋,百味庶羞。黄橙绿橘,合殿飘香。雪藕冰桃,盈盘沁齿。糖浇就甘甜狮仙,面制成香酥定胜。四方珍果,盘中色色绝新鲜;诸郡佳肴,席上般般皆奇异。方当进酒五巡,正是汤陈三献。教坊司凤鸾韶舞,礼乐司排长伶官。
材料四:《西游记》——人参果
小说第二十四回:
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5.关于上述作品,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章回体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描写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C.《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白话的纯熟运用,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尤其是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D.《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如简单直率的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李逵、懦弱胆小的林冲。
6.结合上文材料,探究传统小说里饮食描写的作用,完成下列题目。(10分)
(1)分析材料四中的画线句子,思考描写人参果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仔细观察人物饮食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探究“马二先生”这一人物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文四则材料,指出其共同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课文拓展】
【甲】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幼安大惊。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注○以济乏。幼安如数与焉。
(选自《智囊·明智部》)
【注释】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众不敢异。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严,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臣以为不发兵便。”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②将之以往。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选自《智囊·明智部》)
【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幼安酒酣 ( ) (2)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
(3)则徒劳往返耳( )
8.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限断两处),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链接资料:《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
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意写作】
10.近年来,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投票,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某学校也开通了自己的App平台,进行“最美少年”评选。很多同学为了能够顺利当选,求亲拜友,动员了周围几乎所有熟识的人参与投票。对此现象,师生们各抒己见,褒贬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写在下面,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1.C(解析:A项中“钗”应读“chāi”;B项中“筵”应读“yán”;D项中“撮”应读“cuō”。)
2.A(解析:B项中《儒林外史》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C项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D项中“麈”指鹿一类的动物。)
3.示例一:李逵为人率直忠诚,嫉恶如仇,勇猛无比。当戴宗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他勇劫法场;当老母为虎所害,他怒杀四虎,是真正的打虎英雄。他反对招安,可一味听从宋江,仍接受了招安,最终还喝下了毒酒,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死,却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命运确乎令人唏嘘。 示例二:林冲生性耿直,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他火烧草料场、三打祝家庄、曾头市救晁盖,实乃英雄也。然而他一味逆来顺受,妻子冤死,自己在山神庙里差点被烧死,被逼上梁山,也以悲情收场。一个身怀绝技的教头,没能大展宏图,最终风瘫病死。命运确乎令人唏嘘。 示例三:武松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名远播,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实乃英雄也。但在梁山好汉被招安之后,武松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痛失一臂,后来他拒绝和兄弟们一起班师回朝,终因心灰意冷,在六合寺出家,命运确乎令人唏嘘。
4.(1)①眼花缭乱 ②自叹命薄 ③到哪儿说哪儿 ④外强中干 (2)林黛玉简短的回话中包含了三层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黛玉的回话显得十分委婉、得体,得到了主人(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3)示例:林黛玉 她细心聪明,举止言谈不俗,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5.D(解析:D项中粗中有细的应是鲁智深,简单直率的才是李逵。)
6.(1)句中“三千年”和“一开花”,“三千年”和“一结果”,数量词上形成鲜明对比,(1分)突出人参果开花结果之不易,一“才”一“方”,更极写品尝人参果之难,神奇至极。(2分)
(2)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时候,面对西湖的美景无从欣赏,无心欣赏,却对西湖一路的美食流连忘返,“望着”“咽唾沫”有趣地再现了马二对美食的垂涎三尺,一个迂腐呆板的八股迷跃然纸上,读来令人忍俊不禁。(结合内容1分,分析情节2分) (3)四则材料的饮食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的状况和社会的发展世态。
7.(1)酒喝得很畅快 (2)借 (3)空,白白地
8.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
但由于出兵的事主要由兵部负责决定,最后还是派出六千名士兵,命令两名将领率领前往。
9.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遇事都能冷静面对,客观分析,对人物、时局都能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甲】文:辛弃疾与陈同甫因同具豪气结交,一次辛弃疾酒醉失言,陈同甫担心慎重寡言的辛弃疾会杀他灭口,于是半夜偷骏马逃走。后陈同甫写信向辛弃疾借钱济困,并信中暗示当晚辛弃疾说过的言论,辛弃疾只好如数给他。陈同甫的智慧在于能洞察友人的为人处世,处危不乱,做事果断。【乙】文:北方胡虏入侵,朝廷意见不一,兵部认为应该出兵,其他人不敢有异议,只有王琼不同意,且对当时形势精准分析:边境的防守工事坚强严密,当地的兵力足以防御,胡虏不久会自行撤退,派京师的军队长途跋涉到边境,只会徒增疲劳,骚扰百姓,事实果然如此。王琼的智慧在于处变不惊,遇事冷静分析,审时度势,沉着应对。
【甲文参考译文】辛弃疾曾寄居江南时,仍不改豪侠的气概。有一天,陈同甫来拜访,经过(一道)小桥,陈同甫策马跳跃了三次,马却向后退三次。陈同甫生气起来,拔剑斩下马头。大步而行。辛弃疾正好靠在楼上看见这种情形,(对陈同甫的豪气)感到很惊异,立刻派人去延请结交,而陈同甫却已经上门,于是两人惺惺相惜,成为好朋友。几十年之后,辛弃疾已成为淮地一带的将帅,而陈同甫尚且贫困不得志,(陈同甫)依然直接上门去见辛弃疾,一起谈论天下事。辛弃疾在酒酣耳热之际,开始高谈阔论起南宋和北方利害关系,并说:南宋想收复北地要如何如何来作战,而北方若想并吞南宋又要如何如何。(辛弃疾说:)“钱塘一带(非常危险,)不适合建为国都。(北人只要)占领牛头山,就能阻断四方来援的勤王之师;再引西湖的水(来灌城),(马上)整个城(的军民百姓)都成了鱼鳖。”酒后,(辛弃疾)留宿陈同甫在馆里。陈同甫夜晚想:辛弃疾一向慎重寡言,酒后说了不少不该说的话,一旦酒醒回想起来,一定杀我灭口。于是半夜偷了辛弃疾的骏马逃走。辛弃疾大惊。后来陈同甫写信,稍微透露出他的意图(向辛弃疾)借十万缗钱济困。辛弃疾只好如数给他。
【乙文参考译文】明世宗嘉靖初年,北方胡虏入侵陕西,侵犯花马池,巡抚害怕,奏请朝廷派军队征讨。这件事(世宗)交给九卿商议,兵部尚书王宪认为应该出兵,否则恐怕来不及。其他人(都)不敢有异议。王琼当时担任冢宰,只有他不同意,说:“我自己另有奏疏。”于是奏道:“花马池是微臣在边境时所规划修建的,防守工事非常坚强严密,胡虏一定侵入不了;纵然侵入,也不过是掠夺(少许财物而已);当地的兵力绝对足以防御,不用多少时间(胡虏)自然会撤退。如果派京师的军队长途跋涉到边境,(只不过增加)路途上的疲劳,不一定有用,而且沿途(对百姓)的骚扰,危害也不浅,假使军队到达该地而胡虏已经退了,就只是徒劳往返而已。微臣认为不出兵才对。”但由于出兵的事主要由兵部负责决定,最后还是派出六千名士兵,命令两名将领率领前往。(军队)到达彰德正待渡河,就传报胡虏已经出境了。
10.示例: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对。“最美少年”的评选宗旨是评选出在精神品质上最美的少年,如果这样做的话,就成了评选谁的人脉广,谁认识的人多,这与评选的本质完全是背道而驰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