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乔峰被指证为契丹人。为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养父乔三槐和恩师玄苦,可二人已遇害身亡,目击之人皆认为是乔峰所为。他悲愤异常,百口莫辩,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战聚贤庄,与天下英雄为敌,后见杀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脱,却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门关,他为自己的身世所苦恼、自卑,因见宋兵屠杀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顶,立即顿悟,不再以契丹人自耻。为寻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爱恋。后其被马大元之妻所骗,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亲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终生。并答应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 乔峰带她至东北,从金人手中救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结为兄弟,帮助消除叛乱,被封为南院大王。
任务一:
查找《天龙八部》获取人物信息:乔峰与辽,
相关作品部分情节展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第一小组:辽
任务二:
研读书本,梳理相关政权史学知识:
辽:契丹族建立
1、建立:与鲜卑同源,居辽河上游,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都上
京,后改国号辽。
2、制度: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 主的农耕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任务三:
探究文学作品中史实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辽国的一国两制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转折,而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就是这个转折点。
在辽之前,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五胡除了羯之外,其他各族均在文化上面对汉族的时候是不自信、仰慕的,大概都会假托自己先祖也是炎黄后人,如拓跋氏自称黄帝之后,宇文氏自称炎帝之后;更极端的例子,北魏孝文帝自愿消灭鲜卑语,鼓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
辽国是一个转折的过渡,如辽国内,契丹人和汉人是不杂居的,各自分开;国家组织,也明显分为部族和郡县两部分:部族形式来管理契丹人,州县方式来管理汉人;官制也分南北两面,北面对于契丹,南面对应汉人,如乔峰担任的南院大王,对应的还有一个北院大王。这就是典型的一国两制!此时辽国契丹族明显已经有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1.起源——契丹族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3.统治政策
(1)南、北面官(有何特点?)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卷四五《百官志》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2)四时捺钵
——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
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每年随季节的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任务一
查找《天龙八部》获取人物信息:
李秋水、虚竹与西夏,
第二小组:西夏
任务二:
西夏:党项族建立,古代羌人分支,
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汉式官称与本民族官称并存。
研读书本,梳理相关政权史学知识:
还记得小说《天龙八部》里,虚竹和尚跟朋友一行人来到西夏国,因为这个西夏国有个公主在招驸马,天下很多单身男子都来求亲,希望能和公主联姻,从此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经过很多次测试、层层筛选之后,这个西夏国的公主终于找到自己的梦中人虚竹,从此幸福的生活。小说写得很逼真,当时看完我就想,这个西夏国是在什么地方?真的有这个国家吗?为什么历史上很多书没有提到有这个国家呢?
真相是:西夏国是存在的,西夏这个民族叫党项族。但从元朝一直到清朝晚期,将近600年的时间里,老百姓都没有听过有这个国家的消息。直到1804年,有个叫张澍的读书人,有一天和朋友来到一处寺庙游玩,无意中发现一座封死的亭子,后来打开封亭的砖头,发现一块大石碑,正反两面各印两种文字,一种汉字,另一种是西夏文。那时人们才确定,几百年前有过这么一个国家,还留下自己民族的文字,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居庸关城门的拱门中,还刻有西夏文铭文。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国家是怎么消失的?
这就不得不说到蒙古国了,而且是最出名的成吉思汗领导时候的蒙古国。在冷兵器时代,蒙军队的战斗力,在地球上可以说是没有对手的。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以放牧牛羊为生,拥有的土地越多,牛羊就可以吃到更多草,也意味着会陆续会拥有更多的牛羊和财富。在他们有实力征服别的国家的情况下,是不会客气的。因此西夏国毫无意外成了他们的目标。
只不过因为西夏国民本身也能征善战,所以前前后后打了很多年的仗,也没有实实在在攻破西夏,直到关健的一年来临。1227年,成吉思汗带着他的蒙古军队,第7次向西夏国进攻,不幸的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被流箭射伤,不久就去世了。
任务三:
探究文学作品中史实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这下蒙古人更加憎恨西夏了,因为成吉思汗是他们的神,而西夏人伤害了他们心中的太阳,这无疑就是深仇大恨。所以后来,蒙古人倾尽全国的力量来攻打西夏。西夏国经历了多年争战,国家内部早就没有什么实力,可以说只剩下一副病架子。加上蒙古人打仗一向有屠城的习惯,在西夏国王投降后,蒙古人还是没有放过他们,把西夏贵族和所有百姓都杀了,从那时候开始,历史书上就没有任何有关西夏国的记载了。
那么西夏国虽然灭亡了,但是他们的文字,书籍、书画等等,有文明痕迹的物品应该有留下吧?也确实有,但是大部分在俄国的博物馆、图书馆里。1908年,几名俄国人在探险中发现西夏国遗留的一座佛塔,里面有价值连城的文物,这些无耻的俄国人疯狂地搜刮,并把所有能找到的文物搬到他们自己的国家。所以如果现在我们要研究西夏文字、西夏文明,还有西夏人雕刻的珍贵佛像等艺术品,都得到俄国去。
蒙古人把西夏国消灭了,那些在战乱中逃出的党项族人,渐渐和周围的汉族、藏族、回族等民族生活在一起,也和他们的文明融合在一起。虽然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里,没有党项族,但我们相信在今天的陕北地区,还有党项人的后代,他们的身体里,还流着党项人的血。而且在今天,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党项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女。
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1.起源——党项族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统治政策: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李元昊
杨康,又名完颜康,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反派角色。杨铁心与包惜弱之子,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的养子。
任务一:
查找《射雕英雄传》获取人物信息:
杨康与金
第三小组:金
任务二:
金朝:女真族建立
1、建立: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1114年,完颜阿骨打反辽,次年称帝,都会宁府(上京)
2、征战:1125年灭辽,1127灭北宋,与南宋对峙。
3、制度:猛安谋克。女真民户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与汉族杂居,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4、 鼎盛:金世宗时,称“大定之治”。
研读书本,梳理相关政权史学知识:
任务三:
探究文学作品中史实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他叫完颜康
--重新认识每个人
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杨康自小被完颜洪烈当亲儿子养,从小就认为完颜洪烈是他亲爹,自小就认为他是大金的小王爷,跟着金人一起长大,自小他就认为大金才是他的家,才是他誓死捍卫的国家。18年来杨母从未暗示过他的身世,也未向他说明自己是宋人,对于爱国的培养全是完颜洪烈在做,也许对金的爱,自小就是深入他心的,在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他怎么能接受,怎么能推翻自己18年来心底一直信仰的东西。重新看射雕,我看到的并不是认贼作父的杨康,而是一个少年时代就立志报国忠于自己信仰的完颜康。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知道了杨父被杀是因为完颜洪烈的诡计,他也曾下定决心,要杀死完颜洪烈,而看到完颜洪烈为了救他差点被老虎咬伤,他怎能不心动,怎能不想起这18年来,父王对自己的疼爱,他沦陷在了这种父子之情中,或许在这时他选择成为完颜康,一切都站在完颜康的角度去做事情,那么站在这个立场,他做的有错吗?
站在宋人的眼里,觉得我杨康是大坏蛋,现在站在完颜康角度,站在金人的眼里,突然发现杨康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汉子,有魄力有行动。
纵观《射雕英雄传》,完颜康十之八九都在扮演小王爷的角色,只有在亲生父母死去以及归云庄得知真相之后,信誓旦旦“与完颜洪烈不共戴天”了一段时间,其余时间都在尽心尽力地辅佐父王,算计义兄。如果遵循本人遗愿,还是叫他完颜康更妥当些吧。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1.起源——女真族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从建立到迁都
(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
(2)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长白山
黑龙江
完颜阿骨打
1125年:金灭辽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耻)
西夏
金
南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满江红》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2.统治政策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畋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特点: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兵民合一的制度)
猛安谋克——军事单位、基层组织(特点?)
3.从鼎盛到衰落
(1)鼎盛: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女真人服装
任务一;
查找《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获取人物信息:
郭靖与蒙古、赵敏与元,
郭靖早年在蒙古部落成长,自幼受母亲李萍悉心教导,虽天资笨拙却秉性忠厚,6岁时即不屈折辱,救了哲别将军的性命,因而被蒙古大汗铁木真赏识,铁木真将李萍郭靖母子二人带入蒙古军中赡养。
后来郭靖拜哲别为师,习得哲别的神箭之技,可百步穿杨,曾经一箭双雕,技惊四座,更精熟蒙古摔跤之术。与铁木真的第四个儿子拖雷结拜为安答。
赵敏,本名敏敏特穆尔,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人物角色,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之女,封号绍敏郡主。她生为女儿身,曾期许自己能创一番大事业,她敢爱敢恨、追求爱情勇往直前,并不像传统女子的忸怩作态,于荒岛之上被周芷若嫁祸为爱追随张无忌。最后,张无忌辞退明教教主之位随赵敏去蒙古。
第四小组:蒙古到元
任务二:
元朝 :蒙古族建立
1、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称成吉思汗。后
灭辽、夏、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即元世祖,元朝建立。
2、统一: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文天祥:抗元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交通:设立驿道、驿站设急递铺,传递公文。
4、地方治理:行省制度。中央机构为中书省,委派官员、常设机构处理
地方事务,今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轄外,全国设十行省。
5、边疆治理:吐蕃——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宣慰司管理军政;
台湾——建立隶属福建的澎湖巡检司。
6、民族关系:
a、各族杂居,长期相处,形成回族。
b、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少数民族)、汉人(北方汉族及中原女真、契丹人)、南人(南宋统治 区居民)。后逐渐融合。
研读书本梳理相关政权史学知识:
任务三:
《射雕英雄传》有蒙古大军西征花刺子模的故事。而郭靖也参与了这一场战争,经过对历史的考证,有关蒙古军西征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在金庸的小说里加入了诸多武侠的成分。
成吉思汗先后统一了草原各部落,蒙古部族的势力因此得以壮大。在灭掉辽后,蒙古国的国土已经和中亚的花刺子模接壤了。“花国”是个贸易大国,因此渐渐地和象古也开始贸易。
“花国”的商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奇珍异品,这些商品引起了蒙古贵族强烈的好奇心,成吉思汗为了保护两国的贸易不受阻挠还曾下令沿途设立驿站保护“花国”商人及双方的贸易。后来成吉思汗派出一个庞大的商队,带着大批贵重物品准备到“花国”进行贸易。但是当商队到达“花国”边境城市后,守城的将士对泉古商队带来的贵重货物产生了觊觎之心,他们污蔑商队是间谍组织,遂洗劫了商队所有货物,并杀害了所有随行人员。成吉思汗知道这件事后立即要求花刺子王摩诃末交出杀人元凶及返还所有货物,但遭到了对方的拒绝,成吉思汗遂下定决心要西征“花国”。
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20万西征花刺子模。由于对方城池坚固,攻城未能顺利进行。双方对战长达半年多,终于在1220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三面包围了花刺子模的军事重镇不花刺,经过三天的围攻,不花刺城宣告投降,为了死去的将士,蒙古军下令抢光城里所有的财物并烧掉不花刺。
探究文学作品中史实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历史上的郭靖并没有参加蒙古军的西征。
《射雕英雄传》有关泉古军西征的场面叙述是有事实依据的。但有关郭靖参与西征却纯属虚构。历史上确实有郭靖这个人。根据《宋史·忠义传四·郭靖》记载,郭靖原是四川嘉睦江地区一个地主的护卫队首领。1207年,当地官员纷纷归降金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郭靖带着不愿降金的百姓准备迁徙,而当地投降的宋朝官员却派兵来阻拦百姓迁徙,郭靖感叹国家衰亡、百姓流离失所,自己堂堂男儿却不能以死报国,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呢,便投江自尽了。
◎元朝形势图(1330年)
三、元朝的特色政治制度
(1)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
(3)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
(4)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5)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1、元朝的建立
①继承吸收了宋代的政治制度
②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特色,如宣政院
③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2、元朝的巩固统治的特色措施
中央
相对于宋朝,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地方
(1)行省制度(行动的中书省)
——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
材料一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为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政效率较高。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点拨: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行省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权力有限,受制于中央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局面。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行省实行犬牙交错的划分准则,以清除地方割据的地理基础
材料二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地方
(3)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4)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5)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2)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
元代急递铺令牌
鸡鸣驿
元代驿站地图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
传递公文
4.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第三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各民族进行分化,让先被征服地区的人比后被征服地区的人地位高一些,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元世祖时,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即“四等人制”)……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当然,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区别对待,一切以巩固统治为目的。元朝统治者对各族的上层都是优容有加,极力笼络联合,以使他们为蒙古政权忠实效劳。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2
3
4
1
探究一: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这是它对中国历史的第一大影响。如何理解元朝开启的“大中国”时代?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6月15日
?
(参考答案:版图辽阔;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探究二:如何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贡献;
②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受中原(汉)文化影响,不断学习汉文化;
材料一 从辽、金朝起,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向北方迁徙也空前增加,极大地改变了草原树海的面貌。辽、夏、金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游牧部族的制度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向着中原农耕民族的组织制度演变。
——武玉环《中国大通史·西夏》
材料二 虽然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是主流,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辽有自我独特的医学针灸、防腐技术和历法,又有契丹汉族结合的建筑风格……
——龚书铎《金戈铁马的交汇》
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三 忽必烈一路走来,带来了游牧文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大融会、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上都城(会宁府),孔庙倍受尊崇。这里,帝师寺蒙古学得到传扬。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各倡其门,庙宇、道宫、佛殿庄严肃穆、香火兴隆。这里云集天下客商。这里,旅行家、科学家、政治家、学者往来频繁。这里,物宝天华人文荟萃。 ——殷继红《元上都文化》
④活跃中外交流。
问题:如何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贡献;
②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受中原(汉)文化影响,不断学习汉文化;
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④活跃中外交流。
契丹族 辽(916-1125)
党项族 夏(1038-1227)
女真族 金 (1115-1234)
蒙古族
历史特征:南北分裂对峙
元的统一
(1271-1368)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北方民族政权
两宋政权
碰撞
冲突
学习
交融
【学业评价】
1.俄语称中国为Китай,直译就是“契丹”。近世西方文献中又以Cathay、Kitail等称中国,也都是由契丹一名演变而来。在中世纪从中亚直到西欧,“契丹”一直是对中国的一个通称,是古代中国的代名词。这说明
A.契丹族高于汉族的历史地位?????B.字源考证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C.辽朝对东西方交流影响深远?????D.契丹族推动了中华文明发展
2.读右图,对此钱币解读正确的是
A.为纪念金灭辽而铸造
B.铸于金世宗在位时期
C.说明民族贸易的繁荣
D.金朝未创本民族文字
3.《金史·兵制》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自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这说明猛安谋克
A.推动金朝的建立与发展???B.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是社会与军事管理系统????????????????D.加强与汉族间的交往交融
4、观察图1和图2,讨论两图所反映的政权对峙的时间,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时间:图1是1038—1115年间北宋、辽和西夏对峙图。主要理由: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国号宋,史称北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这图应该是1038年后。图1信息说明金朝尚未建立。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称会宁为上京。
时间:图2是1142—1153年间金、南宋和西夏对峙图。理由:1127年,金朝攻灭北宋,宋高宗即帝位,史称南宋。元朝还没有建立,所以图2反映的应该是1127—1271年。又因金朝国都在上京,尚未迁至中都燕京。图中显示南宋与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这说明它应该在1141年绍兴议和之后。综合上述信息说明它反映了1142—1153年。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抗元英雄南宋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如何破碎,一片怎么样的丹心?那么文天祥抗元是正义的,元朝统一又是进步的,两者是否矛盾,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