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辽夏金元的统治
宋业偏安一水分,舆图今已尽燕云。
野旷沙平陵谷异,耕民犹说六将军。
明·王灵风
牢落三关古战场,延昭事业瓦桥霜。
可怜野调盲词里,附会犹能说六郎。
清·边连宝
新课导入:从古诗词中感悟历史
讲授新课
问题情境
一、辽与西夏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辽朝是如何建立的?辽与宋的关系如何?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是我国北方(辽河上游)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族与鲜卑同源,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族的兴起
民族:
人物:
时间:
都城: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916年
上京
国号:
辽
(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
一、辽(916-1125)
猴盖马蹬壶
问题情境
辽与西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教材,指出辽朝的主要治国制度是什么制度?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1)南、北面官(有何特点?为什么? )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卷四五《百官志》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原因: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四时捺钵
——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
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每年随季节的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
西夏
(1038-1227)
北宋(960-1127)
辽(916-1125)
问题情境
辽与西夏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的主要制度如何?
民族:
人物:
时间:
都城:
国号:
党项族
元昊
1038年
兴庆(今宁夏银川)
西夏
二、西夏(1038-1227)
(1)政治上: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2)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措施: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西夏货币
(与北宋有战有和)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问题情境
金朝入主中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金朝是如何建立的?金宋关系如何?
三、金(1115-1234)
你能根据画像猜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渔猎骑射
女
真
骑
兵
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商周
唐朝
辽宋
肃慎
黑水
靺鞨
女真
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问题情境
金朝入主中原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内容,指出金朝的主要社会制度是什么制度?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畋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特点: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兵民合一的制度)
猛安谋克——军事单位、基层组织(特点?)
女真人服装
影响:
①减少财政支出;
②保证较强战斗力;
③加强女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金朝何时走向鼎盛?又是如何衰落的?
(1)鼎盛: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蒙古是如何崛起的?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无敌的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
蒙古汗国
俄罗斯
中亚
印度河流域
西夏
金
对外
对内
四、元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金帐汗国
窝阔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伊尔汗国
元
1271-1368
东
海
海
南
河
黄
长
江
江
龙
黑
斡
难
河
鄂
嫩
河
大翰耳朵
1206年成吉思
汗建立蒙古国
中都
1271年忽必烈定国
号为元。次年,改中都
为大都,并定都大都。
1234年灭金
临安
1279年消灭南宋残
余力量,统一了全国。
中兴
银川
北京
杭州
温都尔汗西南
1276年灭南宋
蒙
古
金
夏
西
南
宋
辽
西
大
理
1218年灭西辽
1227年灭西夏
南京
蔡州
襄阳
长
江
开封
厓山
蒙古军进攻金、西辽、
西夏、大理路线
元军进攻南宋路线
1253年灭大理
蕃
吐
1246年灭吐蕃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宋濂《元史》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肯定元朝的统一是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来看的,元朝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赞扬文天祥是从他坚贞不屈的精神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看:①蒙古军烧杀抢掠,文天祥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有积极意义的。②文天祥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探究
就现实角度而言,元朝统一全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文天祥的抗元和牺牲?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元朝有哪些主要制度?其内容主要有哪些?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行省制(行动的中书省)——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
中书省包括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区
十个行省分别是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
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事务
腹里
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材料一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为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政效率较高。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探究: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行省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权力有限(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受制于中央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局面。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行省实行犬牙交错的划分准则,以清除地方割据的地理基础
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2)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
元代急递铺令牌
鸡鸣驿
元代驿站地图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目的: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
传递公文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元朝时期的蒙古族和回族是如何形成的?
元朝的民族关系
五.元朝的民族关系
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回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元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元朝是如何灭亡的?
元朝的民族关系
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2
3
4
1
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发展;加速元朝的灭亡。
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
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融合。
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
1127-1279年
916-1125年
辽
960-1127年
南宋
1115-1234年
1038-1227年
西夏
金
北宋
1206-1368年
元
916年
1127年
1279年
1368年
时 空 坐标
960年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经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疆域达到最大
“小中国”最终变成了“大中国”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6月
探究:如何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贡献;
②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受中原(汉)文化影响,不断学习汉文化;
材料一 从辽、金朝起,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向北方迁徙也空前增加,极大地改变了草原树海的面貌。辽、夏、金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游牧部族的制度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向着中原农耕民族的组织制度演变。
——武玉环《中国大通史·西夏》
材料二 虽然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是主流,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辽有自我独特的医学针灸、防腐技术和历法,又有契丹汉族结合的建筑风格……
——龚书铎《金戈铁马的交汇》
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三 忽必烈一路走来,带来了游牧文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大融会、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上都城(会宁府),孔庙倍受尊崇。这里,帝师寺蒙古学得到传扬。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各倡其门,庙宇、道宫、佛殿庄严肃穆、香火兴隆。这里云集天下客商。这里,旅行家、科学家、政治家、学者往来频繁。这里,物宝天华人文荟萃。 ——殷继红《元上都文化》
④活跃中外交流。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九大
感谢指教!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南、北面官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猛安谋克
行省制度
四等人制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