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9 15: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望辛亥革命
——从辫子说起
  1644年,清兵入关,厉行剃发令,“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剃发留辫因其违背了汉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感情,曾演化为满汉民族间的一种激烈对抗,而有“扬州十日”的惨剧。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它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剪辫子与否,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36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少年瞿秋白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
材料一 当光绪、宣统年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但主义虽算不同,手段却又小小差异。……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象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一面是同盟会的人,暗杀呢,起事呢,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呢,弹劾呢,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武昌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十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二百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地把全盘交出,我们永远托命的中华民国,便头角峥嵘地诞生出来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1921年10月10日
学习任务:
(1)指出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动力、成功原因的认识。
(2)指出该史料的类型,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价值: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可与文献史料形成互证。
问题: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加以检核印证。
动力:同盟会与立宪派;成功原因:长期的努力+机会凑巧
材料二 (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果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2)据材料二,概括张知本所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可以认定哪些史实?
原因:
黄花岗起义博得全国同情;
四川保路运动激起民众怒火;
清政府严酷镇压的危急形势等。
认定:仓促起事,机缘巧合
1894
广州起义
1895
同盟会成立
1905.5
萍浏醴起义
1906.12
黄冈起义
1907.5
七女湖起义
1907.6
钦廉
防城起义
1907.9
钦廉
上思起义
1908.3
镇南关
起义
1907.12
云南
河口起义
1908.4
广州
新军起义
1910.2
黄花岗起义
1911.4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纲领
核心内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暴力推翻满清统治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1894
1895
同盟会成立
1905.5
萍浏醴起义
1906.12
黄冈起义
1907.5
七女湖起义
1907.6
钦廉
防城起义
1907.9
钦廉
上思起义
1908.3
镇南关
起义
1907.12
云南
河口起义
1908.4
广州
新军起义
1910.2
黄花岗起义
1911.4
1901
宣布新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据《清德宗实录》等,摘自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1894
1895
同盟会成立
1905.5
萍浏醴起义
1906.12
黄冈起义
1907.5
七女湖起义
1907.6
钦廉
防城起义
1907.9
钦廉
上思起义
1908.3
镇南关
起义
1907.12
云南
河口起义
1908.4
广州
新军起义
1910.2
黄花岗起义
1911.4
1901
宣布新政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摘自2013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8题)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894
1895
同盟会成立
1905.5
萍浏醴起义
1906.12
黄冈起义
1907.5
七女湖起义
1907.6
钦廉
防城起义
1907.9
钦廉
上思起义
1908.3
镇南关
起义
1907.12
云南
河口起义
1908.4
广州
新军起义
1910.2
黄花岗起义
1911.4
1901
宣布新政
1905.9
出洋考察宪政
1906.9
宣布预备立宪
1908.8
《钦定宪法大纲》
1911.5
皇族内阁名单
经过短短几年变革,清政府的政治构架、经济政策、法律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也是指日可待,……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许多先前拥挤革命的人,也开始怀疑革命的意义和可能,认同改良或许是中国最好出路的判断,……甚至连流亡国外的政治异见者也开始分化。
    ——马勇.马勇讲史:革命.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79
1894
1895
同盟会成立
1905.5
萍浏醴起义
1906.12
黄冈起义
1907.5
七女湖起义
1907.6
钦廉
防城起义
1907.9
钦廉
上思起义
1908.3
镇南关
起义
1907.12
云南
河口起义
1908.4
广州
新军起义
1910.2
黄花岗起义
1911.4
立宪与共和赛跑;
改良与革命并存;
立宪进,革命退。
1901
宣布新政
1905.9
出洋考察宪政
1906.9
宣布预备立宪
1908.8
《钦定宪法大纲》
1911.5
皇族内阁名单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编练新军:各地起义的主要力量;
奖励实业:促进资产阶级成长;
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新思想的人才;
税负加重:民怨沸腾,矛盾积聚。
皇族内阁——立宪离心——同情共和;
铁路国有——国进民退——保路运动;
得意忘形中决策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远因:
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清末新政奠定了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培养了人才及新军;
立宪派与同盟会的推动;
中国人民长期艰辛的探索。
近因:
皇族内阁与铁路国有政策导致立宪派的离心;
123天清帝退位
8小时占领总督府
40天十四省独立
80天民国成立
巩金瓯[ōu],
承天帱[dào],
民物欣凫 [fú]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hào],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细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兴,堕马替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期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司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作者不详.新陈代谢[N].时报,1912-3-5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核后……特别法庭审判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何体现了国歌中的“揖美追欧”?
学习任务:
(1)本课中,先后出现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此处的“临时”应作何解释?
(3)简述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方面的变化。
专制——民主;人治——法治;臣民——公民;
启蒙思想的理念;
民主共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政治体制;
军政方面的首长,自然都是湖北新军中的旧军官;民政方面的首长,也都是原湖北政界、官场的老人,他们差不多都是与革命毫无瓜葛的原立宪党人。
——马勇.马勇讲史:革命【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216
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37
在整个革命过程中,只要没有发生战事,基本上商旅不惊,老百姓该怎么过日子,还怎样过。老百姓唯一感到困扰的是,听人说皇帝没有了。至于外国人,即使待在战区都没事,无论清兵还是民军,碰到外国人住宅就绕着走。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1
在他们(帝国主义)看来,支持袁世凯比承认孙中山更有利。袁世凯在中国“有信誉,在外国有好名声”,是唯一可望从目前动乱中恢复秩序的一个人。
立宪派则因为袁世凯有过立宪的名声而拥挤袁世凯。他具备了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在他们心中,袁世凯不仅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而且代表了民国外交的秩序。
《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革命党人不信任袁世凯,认为他是清朝的支柱;满人也不相信他,认为他在策划倾覆清朝的阴谋。”
本来两面不讨好的袁世凯结果却是两面都讨好,所以他在南京临时参议院上以17票(全票)当上了临时政府政府大总统,既取代了清朝也取代了革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55
三、辫子还在
十年了,他们又来纪念了!他们借我们,出一张红报,做几篇文章,放一天例假,发表一批勋章:这就是我们的纪念了!
要脸吗?这难道是革命的纪念吗?我们那时候,威权也不怕,生命也不顾,监狱作家乡,炸弹底下来去:我们能受这种无耻的纪念吗?别讨厌了,可以换个法子纪念了!大家合起来,赶掉这群狼,推翻这鸟政府;起一个新革命,造一个好政府:这才是双十节的纪念!
——胡适《双十节的鬼歌》1921.10.10
辜鸿铭刚到北大授课时,学生们见到他一身长衫,脑后拖着一根细细的辫子,顿时哄堂大笑。于是辜鸿铭如是说道:“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能剪掉的啦。”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材料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课后作业】
回望辛亥
——从辫子说起
一、辫子缘起
二、辫子割了
(一)何以割辫
(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三、辫子还在
四、辫子在哪里
(一)辫子在头上还是在心里?
(二)我的辫子与你们的辫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