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9 15: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生为何涌向街头?学生游行的诉求是什么?
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诉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5.23
5.30
6.1
务当悉力制止。其不服制止者,应即依法逮办,以遏乱萌。
限学生于三日以内一律上课。
表扬被民众指责的、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
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活动。
北洋政府对待学生运动是什么态度?
——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形势图
图片源自:人教社《历史地图册》
北洋政府在五四运动期间发布的训令
北洋政府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6.10
6.26
交通总长曹汝霖呈请辞职,曹汝霖准免本职。
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公使章宗祥,因病呈请辞职,章宗祥准免本职。
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因病一再呈请辞职,陆宗舆准免本职。
北洋政府电告中国代表团:力主保留山东,否则即拒签合约。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形势图
图片源自:人教社《历史地图册》
——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
北洋政府在五四运动期间发布的训令
北洋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
上海工人罢工大约开始于6月5日到11日之间,参加罢工的人数有些估计约6万到7万,也有估计9万多,但也有认为10万或更多的。根据可以找到的报道,罢工曾在至少43家工厂、公司和公用事业组织中发生。其中7家纺织厂、7家金属工厂、18家公用事业企业公司、7家运输及交通公司及其他公司工厂。此外参加的行业包括:餐厅工人、漆工、木匠、水泥工人、司机、清洁工。
……天津传来更坏的消息,工人要在6月10日罢工;如果局势继续不变的话,城里所有的公用事业都要停止。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认识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何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使人们真正认清了帝国主义恃强凌弱的侵略本质,从根本上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并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同时,社会主义的苏俄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废除帝俄时代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两者对比,先进的中国分子感到:走俄国人的路,才是中国人唯一的出路。从而促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容易被工人阶级所接受。
——杨宪福 韩文霞 马运祯著《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纲》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宣传报刊及研究团体
图片源自:人教社《历史地图册》
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简介
(二)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介绍
(四)唯物史观
(五)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地点及建立日期
图片源自:人教社《历史地图册》
1920.10北京
1920.8上海
1921.2巴黎
1921年初广州
1920年秋长沙
1920年秋武昌
1921年初济南
1921.3东京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当时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二大的革命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党纲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外历史纲要 上》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工人运动
中国工人运动形势图
图片源自:人教社《历史地图册》
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香港海员大罢工……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七十年来赫赫奕奕的大英帝国主义终于在中国海员的威力之下屈服了”。罢工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
2.党纲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工人运动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2年初——1923年春)
图片源自:人教社《历史地图册》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目的是什么?为何失败?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主要领导人是张国焘、罗章龙等。京汉铁路总工会原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曾经通电“保护劳工”的军阀吴佩孚竟下令军方“制止开会”。由于总工会会所遭破坏,代表寓所被包围,会议无法举行,总工会号召全路工人举行罢工,“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2月4日,在长达2000余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提出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党的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逐渐加快。党的各级组织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动员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加入国民党。
为了使国民党能适应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排除重重障碍,积极推进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民党的改组胜利完成。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共为促成国共合作付出哪些努力?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为进一步研究贯彻党的三大决议的具体办法,全党“当以扩大国民党之组织及矫正其政治观念为首要工作”。在政治上,促使国民党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宣传和活动;在组织上,努力扩大国民党,“国民党有组织之地方,同志们一并加入”,“国民党无组织之地方,同志们为之创设”。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共为促成国共合作付出哪些努力?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得以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4-1927年 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1925.7 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1926.7 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
1926.12 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1927.4.12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7.15 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图片源自:《中外历史纲要》
国民大革命最后的结局:对国民党而言,是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共产党而言,是经过大革命的实践锻炼和教育,党的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党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得以日益扩大,党也因此成熟起来,为其后中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共产党在大革命中“遭到严重挫折”,比说“失败”更符合历史实际。
——陈廷湘主编《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史研究》
国民大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
——陈旭麓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
2.党纲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工人运动
2.国民革命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阶级基础
理论基础
前进方向
革命实践
知识结构
阶级基础
理论基础
前进方向
革命实践
课堂小结
时空线索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