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9 16:2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摘自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历史
时空
【时空坐标】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这40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前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探索中形成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探索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那么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哪些探索呢?

(请同学们根据时间轴加以概括归纳)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成功探索)
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功探索)
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成功探索)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曲折)
1960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成功探索)
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建设经验(成功探索)
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目标(成功探索)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曲折)
(一)1956年中共八大
1、背景
2、主要内容
(1)主要矛盾
(2)主要任务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根据八大内容结合历史事实对中共八大进行评价。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时间:1958年提出
(2)表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实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图1 1958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 图2 1958年居民将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探究:上面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幅是虚假的?哪一幅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国民经济
严重失调
大跃进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跃进
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各地掀起虚报高产浪潮。
材料一: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
材料二:共产主义,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
——1958年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向共产主义进军》
材料三:干不干,三餐饭。
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出工集体化。
——罗平汉《当代历史问题札记》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人民公社的目的、特征、存在问题?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1年应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
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是如何调整的?成效如何?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发生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
1964年12月21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指出:我们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他同时提出,要在20世纪内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从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过程:
1967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9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全面
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
2.认识:
材料:坚硬的历史正在反思之盐的催动下溶解。44年后,终于有红卫兵向多年前被自己或“战友们”扇过耳光吐过唾沫的老师们道歉。和解与道歉发生在这样一群老人之间:程璧,北京外国语学校退休教师,86岁;关秋兰,北大附中退休教师,81岁;李煌果,北京矿业附中退休教师,79岁。在他们的对面是当年的学生,申小珂、胡滨和郭灿辉(化名),他们都已超过了60岁。…这份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在1966年,“文革”初肇,以中学生为主力的红卫兵暴力迅速席卷整个中国。在程璧们所在的北京,据官方数据统计,仅被红卫兵打死的人数即达1772人……现在,曾经的红卫兵们要向多年前被自己或“战友们”扇过耳光吐过唾沫的老师们道歉。
——网络新闻
参考材料,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科技:
1956: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是牛的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牛胰脏中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一种调节糖代谢的蛋白质激素。其一级结构1955年由Sanger首先确定牛胰岛素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科技:
两弹一星:
新中国成立,我们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同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1970: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外交突破性:
1971年第26届大会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美国“重要问题”提案,并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的提案》。
11月11号,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正式出席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长期被非法剥夺的席位得以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1,1971年7月9日至11日和1971年10月20日至26日,安排基辛格先后二次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铺垫。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表示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周恩来总理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59,经过艰苦奋战,建成大庆油田。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概括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完成表格的填写)
经济
工业
农业
科技
国防
外交
先进人物
小结




1949
过渡时期
恢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困难
调整
1975
快速发展
下滑
1960
发展
一五计划
1966
十年文革时期
1971
1976
1978
新时期
时间
课后作业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