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1)通过阅读教材,梳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抗战史实,学生学会利用地图等史料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2)结合皖南事变、百团大战等史实,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通过认识在民族危亡时刻,社会各派政治力量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浴血奋战的史实,理解“全民族奋战”的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4)通过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理解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5)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目标
抗
日
战
争
一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全民族浴血奋战
二
——根据地建设
民主政权创新发展
三
——抗战胜利
民族自信新高度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
项目
中国
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9万吨(含东北)
239.7万吨
钢产量
55.6万吨(含东北)
635万吨
石油产量
0.02万吨
39.3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10%
80%
军力
总兵力
202.9万人
60余万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员
50万人
409.7万人
军舰
66艘
200艘
军舰总吨位
5.9万吨
77.1万吨
飞机
600架(作战飞机仅305架)
2625架
——摘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
“三个月亡华”
蒋介石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的7月17日
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
毛泽东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阶段
战役
时间及结果
防御阶段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战役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正面战场的战役有哪些?
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失守
1937年9月—11月初,太原失守
1938年1月—5月,徐州失守
1938年6月—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
1941年12月—1942年1月,取得会战胜利
防御阶段:淞沪会战(1937.8—1937.11)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淞沪名将谢晋元
防御阶段:太原会战(1937.8—1937.11)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我东、北两城步兵誓死不退,一面同入城之敌拼杀,一面封锁城墙各口,敌我皆争取最后胜利,死亡异常惨重。“
——《太原保卫战战斗详报》
材料一: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
材料二:(平型关战役)共产党只缴获到大约100条枪,而没有抓到俘虏;日本士兵顽抗到底,幸存者破坏自己的武器,然后自杀。
——《剑桥中华民国史》
思考:1、关于平型关战役的描述,两则材料有何不同?
2、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史料判断?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防御阶段:徐州会战(1938.1—1938.5)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李宗仁
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37.8—1937.11)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此次会战,中日双方伤亡均重,日方的损失更大。中国军队的战报说:日军仅在战场上就遗尸56900多具,其中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10人;被俘者139人。被俘人数之多,为历次会战所罕见。”
——《第九战区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
守卫长沙古城垣的第9战区士兵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时间
会战名称
时间
会战名称
1937年8月—11月
淞沪会战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9月—11月
太原会战
1942年3月—9月
第一次缅北会战
1937年12月
南京保卫战
1942年4月—7月
浙赣会战
1938年1月—5月
徐州会战
1943年5月—6月
鄂西会战
1938年6月—10月
武汉会战
1943年10月—1945年3月
第二次缅北会战
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
1943年11月—12月
常德会战
1939年9月—10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4年4月—5月
豫中会战
1940年5月—6月
枣宜会战
1944年5月—8月
长衡会战
1941年1月—2月
豫南会战
1944年8月—12月
桂柳会战
1941年9月—10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5年4月—6月
湘西会战
材料: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统计(部分)
——李继峰著:《中国抗日战争全纪录:1931—1945》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8月13日,国民党军队从北平一路溃败到上海,而日军只顾乘胜追击,造成了华北大片土地权力真空。“无数败兵以及无数聚集在日本人名下的伪军到处祸害老百姓”,以至于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马上进入敌占区,抓住广大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心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给他们带来了相对的社会稳定与对农民的尊重,因此八路军受到了老百姓欢迎与支持”。
——吕彤邻主编:《卡尔逊与罗斯福谈中国:1937—1945 》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敌后战场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
防御阶段:武汉会战(1938.6—1938.10)
基本观点:抗日战争是场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敌后战场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开展游击战争。
作战方法: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敌后战场
2、百团大战
材料:1939年,在情报工作负责人会议上,方面军参谋长笠原幸雄做报告,指出今日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军、政、党、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
思考:1、为什么日本整顿华北治安?
2、百团大战中中共“浴血奋战”的表现?影响?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敌后战场
2、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敌后战争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
战争时间线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
中共七大
《论持久战》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
迁移大后方——工业内迁与高校西迁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名校师生迁到大后方,北大、清华、南开成立长沙临时大学。长沙被轰炸后,学校西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这一些列行为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抢运物资的轮船
川江岸上的转战物资
各阶层、各民族、海外华侨等的支援
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海外侨胞主要抗日救亡力量
爱国华侨 陈嘉庚
各阶层、各民族、海外华侨等的支援
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
思考:如何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含义?
二、 民主政权创新发展
思考: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挽救?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的亲笔题词
材料:在国民党特务政策统治下面,在路上走的人有被抓去的,在家中坐的人有被抓去的,甚至坐在办公厅的公务员有被抓去的。抓去的方式,不依任何法律手续,不公开,被抓到什么地方去拷问和监禁,没有人知道。
——董必武《董必武统一战线文集》
1、皖南事变
二、民主政权创新发展
2、根据地建设
2、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1、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3、其他敌后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推进政治民主化
三、 民族自信新高度
1、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1942年-1945年
1943年11月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联合国家宣言》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三、 讴歌胜利新篇章——抗战胜利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材料: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中国早在1938年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那将给日本控制整个亚洲大陆提供有利条件,加速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扩张。一个屈服的中国,也更利于日本入侵英属印度。没有“中国的困境”——这个由于中国拒绝停止反抗造成的困境,日本帝主义的野心将更有可能实现。
——(英)米特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中国抗战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在中国造成一次性800人以上伤亡的惨案至少173个……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中海外总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
——摘编自《求是》杂志课题组:《铭记伟大历史 彰显学术话语》
三、 民族自信新高度——抗战胜利
2、中共七大
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6月
目的
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 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内容
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中共七大会场
三、 民族自信新高度——抗战胜利
1945年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9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质。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罗斯福《炉边谈话》
3、抗战的胜利进程
三、 民族自信新高度——抗战胜利
思考: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2)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的全民族抗战;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4)爱国华侨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5)共产党及人民军队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抗战胜利的原因:
正面战场,迎难而上
敌后战场,奋勇抗击
世界人民,同仇敌忾
三、 民族自信新高度——抗战胜利
3、抗战胜利的意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45年南京受降仪式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三、 民族自信新高度——抗战胜利
3、抗战胜利的意义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躁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 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 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 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 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课后作业:
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任意一项作业完成。
lv1:思考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lv2:教材P146学习拓展:结合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的史实,思考东京审判的意义和不足。
lv3:抗战胜利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结果,但是抗日神剧泛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