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24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教材,学会阅读教材,根据教材的指引能简单地进行自学。
2、 让学习操作实践算24点的扑克游戏,使学生巩固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3、 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游戏规则。
难点: 计算的方法,特别是四张牌的计算的多样化。
教具: 每人一副扑克牌,选择1-9的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游戏兴趣
1、老师组织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答的快,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出六,学生出几相乘得24。
教师出八,学生出几相乘得24。
3、要求学生说出刚才算式的乘法口诀,并揭示课题:算24点
4、出示86页“学一学”的活动要求,请学生自己阅读,并思考这一段对我们提出了几个要求?
分解游戏规则:1、拿三张扑克牌。
2、根据三张牌上的数,用加、减、乘和除法进行计算。
3、每个数只能算一次。
4、得数是24。
5、让学生从扑克牌里拿出6、7、3自己尝试算24点,可以和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提醒学生根据刚才的乘法口诀,我们要先算出几来。
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7—3=4 4×6=24
没有想到的学生翻书到86页,自己读一读蘑菇老师的算法。
6、自己读一读茄子老师的话,并且读出茄子老师给出的三组数。
自己选择一组茄子老师给出的数,自己算一算,算后全班交流。
7、因为数字较简单,学生的参与性高,老师乘机告诉学生,可以用一副扑克牌中的1-9来进行小组游戏,每人出一张牌,谁先算出谁就收进,算他赢。
? [设计意图:头脑智力游戏的导入,使学生马上就有挑战的欲望。通过自己阅读,自主明确游戏规则。数字的简单组合使学生对完成游戏有极大的信心感,产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借此引入用扑克牌每人都参与游戏,满足每个人的参与游戏的愿望。]
二、组织参与,诱发成功信心
1、教师组织学生合理编组,按能力的强弱四人一组编排,选出一位小组长。
2、教师出示游戏规则,学生自己阅读,明确游戏规则:
①出示一组三个数
②要求组内学生每人出一张牌,小组长负责收牌不出牌。 ③进行24点计算比赛。
④必须在规定的30秒后才可以举手发言。
3、出示的数组:7、6、3 7-3=4、 4×6=24
9、8、3 9÷3=3、3×8=24
3、5、9 3×5=15、15+9=24
1、3、6??????? 1+3=4、4×6+24
3、7、4 (不可以)
4、教师一组一组出题,学生一组一组练习,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相互评价。
5、不给予数组,要求自由出牌,自由计算。
6、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 [设计意图: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有目的的编排小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的作用。因3个数的计算不一定可以成功,教师给予4个能成功的数组,使学生有目的的计算,而不盲目的放弃,增加练习的机会。一个无法成功的数组也向学生明确三个数不一定都可以,增强挑战的难度。在规定的时间里表决,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定时间上思考的余地。最后的放开游戏,真正体现的游戏的挑战性,给与学生成功的快乐。]
三、变3为4,激发解题策略
1、教师组织课堂秩序,提出用4张牌进行游戏,规则一样,你能行吗?
2、出示1、2、5、8要求思考。先小组讨论,再交流思考过程。
3、学生交流,要求说出思考过程。情况①5+1=6、8÷2=4、6× 4=24
②5+1=6、6÷2=3、3× 8=24
③5-1=4、8-2=6、4× 6=24
④5-2=3、3×1=3 、3×8=24
⑤5+8=13、13-1=12、12×1=24
⑥……
4、使学生体会到同一组数据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的交流后引导归纳常规方法:通常想口诀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努力使四个数字组合得到3和8或6和4。
5、翻开课本到87页,阅读豌豆老师给出的三组数据,并尝试进行计算交流。
6、继续组织四人小组,改变刚才的第二条游戏规则,学生阅读:四人小组每组出一张牌,一共出四张牌,小组长负责记录每组数和计算方法。算得最多的小组就获胜。
7、读一读白菜老师还想提醒学生注意什么。
8、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展示小组长的记录表,找出获胜的小组。
? [设计意图:由于4张牌的游戏规则与3张牌的一样,所以规则不做重点,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是解题的难点,总结常规方法使学生能在游戏中得到解题策略多样化的训练。适当的出示有效数组使学生增加游戏的信心。小组自由游戏中老师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
四、阅读课本,回顾新知。
这堂课你学的有趣吗?想想方法怎么样的,你以后想玩吗?
学生自己再阅读一次学习的86、87页,你还有什么想和老师说的?
?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次玩扑克牌的数学活动,利用学生喜欢的头脑游戏激发参与激情。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自己明确游戏规则,给予学生活动时间的保证。从出示有效数组到放手自由游戏,有层次的安排使全体学生都有练习与成功的机会。方法多样化的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做到从课本中来,又回到课本中去。]
1